《常见病毒》课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节常见病毒1

流感病毒2

流感病毒(influenzavirus)是流感的病原体。分甲、乙、丙三型引起人和动物流感

生物学性状4LOGO形态与结构呈球形,直径80~120nm,由核衣壳和包膜构成。

分节段的(-)SSRNA545678PB2PB1RNPRNAM2M1NAHAPARNA多聚酶核糖核蛋白(RNP)

包膜:内层基质蛋白(M1)6外层----脂质双层1糖蛋白突起(HA、NA)2M2组成3核衣壳:由病毒RNA(分7或8个节段)4RNA多聚酶、5核蛋白(NP)6

包膜内层7M1蛋白:位于包膜的内层。增加包膜硬度和厚度。保护核酸、维持病毒外形。Ag稳定,具型特异性。相应抗体无保护作用2M1

包膜外层8脂质双层结构M2蛋白:是膜通道蛋白。表面有两种刺突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HA和NA抗原性易变异AHA

(1)血凝素(HA)9糖蛋白三棱柱状突AHA

作用:①红细胞凝集作用:凝集人、鸡、豚鼠等的红细胞②介导吸附和穿入宿主细胞③免疫原性→相应抗体(血凝抑制抗体)抑制血凝现象--血凝抑制试验中和病毒,属主要的保护性抗体。④划分亚型的主要依AHA

(2)神经氨酸酶(NA)11糖蛋白,蘑菇状突起作用①促进病毒释放:具酶活性→水解宿主细胞表面N-乙酰神经氨酸。②促进病毒扩散:液化细胞表面的粘液。③NAAg→Ab,抑制NA的水解活性,无中和作用。④划分亚型的主要依AHA

核心01单负股RNA(7~8节段)02核蛋白03核糖核蛋白(RNP)04RNA多聚酶蛋白05核蛋白抗原稳定,具型特异性。06RNA多聚酶蛋白07RNP08核衣壳,螺旋对称09

(二)分型与变异131.分型:据NP和M蛋白的Ag性不同甲(A)型将流感病毒分三型乙(B)型丙(C)型甲型再据HA、NA抗原性不同进一步分亚型(H5N1、H7N7等)。

甲型易变异,两种变异形式2、变异1401抗原漂移02抗原转换

抗原漂移15由于基因组自发的点突变导致的抗原小幅度变异,称抗原漂移,属量变,引起流感的中、小流行。

抗原转换16由于基因组发生重新排列导致的抗原较大幅度的变异,称为抗原转变,属质变,产生新的亚种,往往引起流感大流行甚至世界性大流行。

培养特性:鸡胚羊膜腔(初次分离)或尿囊腔抵抗力:接种(传代);人胚肾或猴肾细胞培养;动物接种——以雪貂最敏感。较弱,56℃30min灭活,室温下感染性很快消失,对其他理化因素均敏感。

致病性18典型流感:畏寒、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咳嗽、乏力、咽痛、鼻炎等。可有肠胃不适。少数病人继发细菌性肺炎。

致病性19流感病毒性肺炎:少数患者,早期与典型流感相同,但1-2天后症状迅速加重。并常发生呼吸困难,病死率较高。

致病性20主要传染源:病人、病畜隐性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经飞沫。潜伏期:1~4d。病程:一般5~7d。

免疫性:细胞免疫、体液免疫21感染后可获得对同型病毒牢固的免疫力,主要依赖于呼吸道局部的SIgA,其中抗HA抗体最为重要。抗HA抗体阻止病毒吸附和穿入抗NA抗体限制病毒释放和扩散细胞免疫:亚型间交叉免疫

微生物学检查22分离病毒鸡胚羊膜腔。血清学诊断取双份血清测定血凝抑制抗体效价效价增长4倍或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快速诊断免疫荧光法、分子生物学方法。

防治原则23建立流感监测站,及时发现与隔离病人;预防接种、环境消毒;中药与化学疗剂防治。

HapatitisBVirus乙型肝炎病Blumberg在多次输血的血友病患者中发现澳抗,1970年Dane在电镜下看到具有传染性的42nm病毒颗粒02HBV在亚洲广泛流行,在中国约10%人口携带该病毒,全球约3.5亿

生物学性状25属嗜肝DNA病毒科形态结构:电镜下可见三种形态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为完整的HBV小球形颗粒:?22nm,为HBV外衣壳成分管形颗粒:?22nm,长50~700nm

1、大球型颗粒26为完整的、有传染性的HBV颗粒,又称Dane颗粒。直径42nm,具双层衣壳:外衣壳相当于一般病毒的包膜,由脂质双层和蛋白质构成,含HBsAg;内衣壳为20面体对称的核心结构,相当于一般病毒的衣壳,含HBcAg和HBeAg;其内部含HBV的DNA和DNA多聚酶。

长股DNA27HBsAg外衣壳DNA多聚酶HBcAgHBeAg短股DNA内衣壳

2、小球形颗粒28包膜类脂HBsAg直径22nm,大量存在于血流中,不含DNA和DNA聚合酶,由过剩的病毒衣壳装配而成。

3、管型颗粒29实际为一串聚合的小球型颗粒。包膜类脂大分子蛋白HBsAg中分子蛋白

文档评论(0)

shao123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