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9陈情表》公开课(32张PPT)课件.pptx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9陈情表》公开课(32张PPT)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堂导入:晒旧衣周寿昌卅载绨袍检尚存①,领襟虽破却余温。重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母旧线痕。《陈情表》【注】①卅(sà):三十。绨袍:粗绨所制造的袍子。绨(tì):丝织物类名。

【赏析】诗人翻检旧物时,发现母亲三十年前为他缝制的一件粗绨面料的长袍还保存在箱柜里。由于年深月久,又曾穿着过,绨袍的领子和襟袖已经破旧,虽然如此,诗人并无将它抛弃之意,如今睹物思人,诗人还依稀感觉绨袍上残留着母亲的余温。由于领襟已破,诗人将绨袍晾晒之后,自然想缝补一下,可是转念一想,又不忍轻易拆开旧衣,移换旧布料的位置了。当年,母亲曾将对儿子的爱倾注于针针线线之中,缝进了这件绨袍里。如今,这件旧衣上一针一线对儿子而言,都包含着母亲的爱心,为人子者怎能忍心拆断这爱的丝线呢?诗人的不忍拆移,正表明了对母亲的无比珍重和深情怀念。

9.陈情表

一二三了解作者李密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文体知识研读课文,掌握文言词句,积累文言知识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理解作者陈情中的苦情之源,理解“忠”“孝”的含义四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

一、积累作者知识“孝友第一”——李密李密(224—287),又名虔,字令伯,为武阳人。曾在蜀国任尚书郎。他曾师从蜀国的谯周,谯周为著名的儒学大师和史学家。李密博览五经,尤长于《春秋左氏传》,其文辞不俗,被门人比作七十二贤中的子游,同学陈寿也评价他“机警辩捷”,在《晋书》中被列为“孝友第一”。

(一)表是一种实用性文体1.从汉始,臣下写给君主的文章被区分为章、奏、表、议四体。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章表》2.表的内容主要是向君主陈述请求,抒发己志。3.《出师表》以“忠”著称,《陈情表》以“孝”感人。

积累文学常识1.期功:这里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期,穿一年孝服的亲族。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2.察举制: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3.孝廉:汉代所设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晋时仍保留此制。

4.秀才: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仍保留此制。与科举时代的“秀才”不同。5.郎中:尚书省的属官。6.洗马: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7.太守:太守又称郡守,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指掌理地方郡一级的行政区之地方行政官,于战国时开始设置。

(二)题解陈述情况苦情情理文体

以孝为名拒绝征召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

写作背景晋朝建立后,晋武帝为加强统治,收拾人心,大力推崇怀柔政策,开始起用亡国旧臣,先任命李密为郎中,后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但是,李密对晋武帝的征召一直辞不赴任。《陈情表》就是他为辞洗马之任而写的一封辞表。

研读课文,掌握重难点1.阅读课文第1段,回答: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提示:总摄作用。总提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任务活动

2.阅读课文第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本段可分为两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提示:第一层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2)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写这些有什么作用?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赴命”(就职)?提示:按时间顺序写的。表时间的词:逮、前、后、寻。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3)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目的何在?提示: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目的:诉说自己辞职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称颂朝廷,表达感恩之情,是为了获得朝廷应允自己不赴朝为官而在家供养祖母的请求。

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作用是什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2092338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