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桐鸣2027届河南5月大联考高一语文A卷.docxVIP

青桐鸣2027届河南5月大联考高一语文A卷.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桐鸣2027届河南大联考高一语文A卷(5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从北方的秦、齐、晋、冀到南方的吴、浙、湘、赣,每个省份都有一个颇具特色的简称。而在各地文旅的宣传中,往往会在省份之前加上一个别致的数字用以修饰,比如陕西为“三秦”,湖南为“三湘”,福建为“八闽”,山西为“三晋”等,表达着各省内部统一而又多元的文化内涵,这些附着在省份简称之前的数字都是从何而来呢??

春秋战国时代,周初分封的各大诸侯国在中原地带纵横捭阖,姜太公后裔的封邦齐国、周武王后裔的封邦晋国与嬴姓后裔非子的封邦秦国先后称霸黄河流域,为一时之雄主,进而奠定了后世两千多年三国统治核心区城的政治地理称谓基础(山西为晋、陕西为秦、山东为齐)。

晋国早期发端于汾水流城,因富饶的土地与食盐资源而快速兴起,成为周朝在东方的重要肱骨。随着疆域扩大,长幼分封的失序造成了内部的分裂动乱,大量的内乱杀戮导致晋国公族凋零,从而迫使晋国开始大量任用册封异姓卿大夫,为晋国的彻底分裂埋下伏笔。到公元前438年,实力最强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剩余土地,形成了著名的三家分晋的局面。战国七雄争霸之际,因为韩赵魏三国皆脱胎于晋国这一母体,且早期政治中心都在晋国腹地,并时常组成攻守同盟,因而习惯被其他国家统一称为“三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三晋作为地名是指韩、赵、魏三国故地所在的广大区域,而随着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地区逐渐因地理原因在政治文化上与太行山以西的晋国核心区城相剥离,三晋的区城概念逐渐向西缩至今山西一带。晋最终演变为山西省唯一称号。与此同时,三晋也逐渐变成一种对山西地理区城的泛指而非具体数量划分。

“三秦”与“三齐”的称谓来源要比“三晋”晚一些,其出处来自秦末乱世的分封。项羽在进入关中后违背了当年楚怀王熊心“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故意将先入咸阳的刘邦改封为汉王,辖汉中及巴、蜀之地,意图以秦岭蜀道的闭塞来困弱刘邦。而项羽本人却思归楚地,不愿意留居关中,于是在自封西楚霸王的同时,将故秦将领分封在关中的秦国核心领域,作为遇制刘邦东出的军事屏障。?

项羽分封章邯为雍王,管辖咸阳以西的关中平原以至于陇右一带;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的关中平原地区;封董翳为翟王,辖秦上郡所在的陕北地区。如此一来,秦国的关中故地最终为三个秦人降将所占据,也就奠定了所谓“三秦”名号的来源。?

随着关中地理空间在元代的扩大,原本属于川蜀的汉中一带被纳入陕西行省的行政区划中,“三秦”一词也开始指代陕西的地理区域,成为陕西省的代名词。“三秦”也可以从北向南分别代指位于黄土高原的陕北、历史文化厚重的关中平原以及秦岭以南气候湿润的陕南地区,形成了当代的三秦文化格局。?

项羽称西楚霸王号令天下之际,对曾经强大的齐国故王室田姓也心存忌惮。项羽将齐地一分为三,首先立跟随楚人入关灭秦的故齐王族人田都为齐王,随后又命自已的亲信齐王族后裔田安为济北王,将原来作为齐王的田市向东迁徒为胶东王,至此形成了最早的“三齐”。?

三齐作为政治分区的存在其实极为短暂,但其与山东省的地理区块划分也存在着内部联系。到唐宋时期,时人已经习惯于将山东整体呼为三齐。

(摘编自王凯迪《两淮,三秦,四川…….中国古代地域前的习惯数字是怎么来的?》)?

材料二:?

我们知道,“九州”和“华夏”一样,也是“中国”的代名词。那么,“九州”究竟是哪九州呢??

上博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的《容成氏》篇说大禹治水经过了“九州”。这种说法,与传世文献中广为人知的大禹与九州的关系不同。文献中一种说法是大禹治水、创设九州,如《左传》引《虞人之箴》说“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尚书·禹贡》说“禹别九州”;另一种说法是帝舜作十二州,而大禹改为九州,如《尚书·尧典》就说帝舜执政时“肇十有二州”“咨十有二牧”,《汉书·地理志上》则说:“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唯有《说文解字》“水部”说:“水中可居者日州,水周绕其旁。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日九州。”提到了尧时就有九州,但这里的“九州”似乎又是自然形成的区域。《周礼·地官司徒·大司徒》中说:“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而按《论语·卫灵公》“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的说法,州应该大于等于村、小于县,大致是一个村或镇的规模。明显地后来这个州渐渐放大为地名,在春秋时期鲁国有阳州、齐国有平州、楚国有夏州,都是当地的小村镇。?“九州”称呼的起源,大概即为诸多州合起来的泛称。?

大约随着春秋华夏国家联系越来越紧密,才有了“九州”的概念,不过当时也只是通称,尚无确指。直到春秋末期私学出现,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关于“九州”的说法也就多了起来。在传世文献中,战国秦汉的“九州”有以下四个版本:

文档评论(0)

文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资料供参考。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