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课件 第五主题:人际关系.pptx

社会心理学 课件 第五主题:人际关系.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心理学第五主题人际关系

一、亲密关系的定义Kelly(1983)关系是指两个人彼此能互相影响对方,并且互相依赖Levinger和Snoek(1972)提出互赖模型(modelofinterdependence)

一、亲密关系的定义零接触两个人互相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彼此无任何关系知晓一个人知道另一个人的信息,但未发生任何直接接触表面接触两个人开始互动,如借谈话或书信来往共同关系两个人的依赖程度增加。

一、亲密关系的定义亲密关系当两个人的互赖性很大时,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为亲密关系。两人有长时间频繁互动;共享很多共同的活动及兴趣;两个人相互影响力很大。

二、亲密关系中的依恋

二、亲密关系中的依恋发展心理学家约翰·鲍比J.Bowlby婴儿对父母的依恋是他们生存的首要条件。人类最初的亲密关系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依恋,它是婴儿和父母之间的一种强烈的情绪联系。

二、亲密关系中的依恋安斯沃斯M.Ainsworth把依恋关系分为三种类型:逃避型父母经常远离孩子,逃避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尝试安全型父母对孩子的欢乐、悲伤以及要求等方面的信息很敏感焦虑/矛盾型父母对孩子的情感不一致,有时候很关心,有时候不感兴趣

二、亲密关系中的依恋人们在婴儿期和儿童时期学会的特定依恋方式成为我们描述我们与他人关系的图式。这些图式通常会伴随我们一生,并扩展到我们与其他人的关系之中。

二、亲密关系中的依恋C.Hazan小测试安全型的人很容易接近,并期望与他人发展亲密关系;逃避型的人不易与他人形成亲密关系,他们不信任他人;焦虑/矛盾型的人对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但与逃避型不同的是他们对自己的伴侣很着迷。

二、亲密关系中的依恋焦虑/矛盾依恋方式焦虑/矛盾依恋方式的个体浪漫关系持续的时间最短,他们最容易开始一段浪漫关系安全型依恋方式的个体安全型依恋方式的个体有最持久的浪漫关系,他们体验到最高程度的责任感和满意程度回避型的个体回避型的个体最不可能开始一段浪漫关系,对关系的责任感最低。

二、亲密关系中的依恋依恋方式不是一生不变的可以帮助他们学习新的和更健康的与人交往的方式人们和父母之间关系的种类可能会影响人们成年时期与他人的关系

三、自我展露与亲密关系的发展

三、自我展露与亲密关系的发展自我展露

是指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告诉给他人,与他人共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信息。Fitzpatrick(1987)如果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时缺乏这种自我展露,他便难以与他人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他也会感受到更多的寂寞。

三、自我展露与亲密关系的发展社会渗透理论是指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告诉给他人,与他人共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信息。刚见面时得到回应非个人化的话题个人化、敏感的信息由窄到宽由浅到深

三、自我展露与亲密关系的发展刚见面时人们谈论的往往是一些非个人化的话题如果这些表面的交谈得到了回应人们就会深化这种社会交换,这时候话题进一步拓宽,双方交流一些更个人化、更敏感的信息。

三、自我展露与亲密关系的发展话题由窄到宽、由浅到深亲密关系的层次增加渗透式的自我展露,才使人们避免了由于揭露太快或太慢而引起的消极反应。

三、自我展露与亲密关系的发展社会渗透理论与他人刚认识时,人们在自我展露的时候遵守相互性规范。Kaplan(1974)相对性规范对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极为重要。

亲密关系的维持

一、平等爱情与婚姻追求大致的平等是亲密关系维持的重要条件之一,按照公平理论,在任何形式的人际关系中,人们的付出应该与其收益成正比例。

二、归因决定人们对亲密关系是否满意的一个因素人们对事件的解释方式

二、归因Bradbury等人(1990)发现幸福的夫妻经常做强化对方式的归因不幸福的夫妻经常做抑郁式归因

三、沟通缺乏沟通除了由不平等诱发的紧张和消极的归因倾向,亲密关系出现问题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沟通。

三、沟通Halford等人(1990)发现,走向破裂的夫妻经常不能或不愿意向对方表达负性的情绪J.Gottman和R.Levenson(1992)发现,在最终破裂的婚姻中,包含着埋怨,且对对方的关怀置之不理。

三、沟通幸福的夫妻常常也通过与对方的争论来理解对方的观点。争论当中,女性比男性在摆观点、情绪敏感性以及自我展露等方面更为投入。正是由于这些争论,使得夫妻双方更为了解对方,这种关系也就会更持久。摆观点

四、嫉妒范围广地位、工作、爱好、女友或男友、穿衣打扮。嫉妒Hupka(1991)认为嫉妒是指当与个体自我概念有关的重要关系受到真实的或想象的威胁时,个体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

四、嫉妒消极的情绪嫉妒也常常引发消极的情绪和行为。健康的标志浪漫爱情健康的标志,它实际上反映了个体对这种关系的依赖性。

四、嫉妒1/3女大学生1/5男大学生向自己

文档评论(0)

xiaob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