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周而不比论语
读课文,找出文中关于朋友的分类的章节说说孔子把朋友分为哪几类?这个世界上有三种好朋友,就是所谓“益者三友”即友直、友谅、友多闻。友直,直,指的是正直。友谅,说文解字说:“谅,信也”信就是诚实。友多闻,就是见闻广博,知识面宽。(16、4)
孔夫子说,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这三者“损矣”友便辟,这种朋友指的是专门喜欢谄媚逢迎,溜须拍马的人。第二种叫友善柔。就是孔子说的“巧言令色”。虚假伪善,与“谅”所指的诚信坦荡正好相反。友便佞。便佞,指的就是言过其实、夸夸其谈的人,就是老百姓说的“光会耍嘴皮子”的人。
但是,好人坏人都不会写在脸上,我们怎样才能交到好朋友而远离坏朋友呢?要想交上好朋友,不交坏朋友,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意愿,二是能力。在孔子的理论里,前者叫做“仁”,后者叫做“知(智)”。那么究竟什么是仁呢?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他的老师。老师只回答了两个字:“爱人。”真正爱他人就是仁。
樊迟又问,什么叫“知(智)”?老师同样回答了两个字:“知人。”了解他人就是有智慧。那么怎样才能了解人呢?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章节并加以概括。察人的方法(4.3,2.10,4.7,15.17)好人恶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观过仁者听其言,观其行
孔子认为“观过”可以“知仁”,也就是说,人人都会犯错误,从错误中能看出一个的品性。对此你怎么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过错因人而异,各从其类,集中反映了犯错者的个人特点。一个人的过错,在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性。对其所犯过错进行分析就往往能知道犯错者是哪一类人,如君子常因为过于厚道而犯错,小人则常因为过于刻薄而犯错。12
我们知道了怎样选择朋友,还需要知道怎样与朋友相处好。那么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待人处事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章节加以概括。待人处事原则1以直报怨,以德报德(14.34)2人言并举(15.23)3日久见人心(5.17)4朋友交往还要把握一个“度”(4.26,12.23)5严于律已,宽以待人(15.15)(15.15,14.34,15.23,5.17)6
有一个哲学寓言,名叫《豪猪的哲学》1有一群豪猪,身上长满尖利的刺,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过冬。它们老是不知道大家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距离才最好,离得稍微远些,互相借不着热气,于是就往一起凑凑;一旦凑近了,尖利的刺就彼此扎着身体了,就又开始疏离;离得远了,大家又觉得寒冷……经过很多次磨合以后,豪猪们才终于找到了一个最恰如其分的距离,那就是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着群体的温暖。2
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交上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有什么样的心智,有什么样的素养;看自己在朋友圈子里面,是一个良性元素还是一个惰性元素;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也就是说,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了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这种朋友为人真诚,坦荡,刚正不阿,有一种朗朗人格,没有一丝谄媚之色。他的人格影响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时给你勇气,也可以在你犹豫不前时给你果决。所以这是一种好朋友。这种朋友为人诚恳,不作伪。与这样的朋友交往,我们内心妥帖,安稳,我们的精神可以得到一种净化和升华。在孔子生活的先秦时代,不像我们今天有电脑,有网络,有这么发达的资讯,有各种形式的媒体。那个时候的人要想广视听怎么办呢?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结交一个广见博闻的好朋友,让他所读的书,让那些间接经验转化成你的直接经验。当你在一些问题上感到犹豫彷徨,难以决断时,不妨到朋友那里,也许他广博的见闻可以帮助你作出选择。
“刎颈之交”负荆请罪
“管鲍之交”出自于《史记.管仲列传》。
管仲和鲍叔两人都是春秋初期的贤臣良将。管仲,名夷吾,字仲。他幼年时,常和鲍叔一起游山玩水,交情深厚,相知有素。后来管仲和鲍叔分别给齐国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当老师。当时齐国的国君齐襄王非常残暴,经常不理朝政,荒淫无度,最后被大臣们杀死了。齐襄王死后,为了争夺王位,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展开了激烈的争斗,鲍叔和管仲也各随其主。公子小白夺得了君位,人们称之为齐桓公。公子纠出逃在外,被鲁国人杀死,他的老师管仲也成了囚犯。鲍叔得知管仲被囚,就对桓公说,管仲是个非常有才干的人,他忠实于自己的主人,这并没有什么罪过,如果桓公能够重用他,一定能够成就霸业。齐桓公采纳了鲍叔的建议,拜管仲为相国,位居鲍叔之上。管仲辅佐齐桓公,最后终于成就了齐国的霸业。
有一次,管仲和大臣们交谈,对大臣们说,当初他穷困时和鲍叔合伙经商,每次分利时都是他分的多,而鲍叔并不认为他贪财;他做生意亏本时,鲍叔并不认为他愚蠢,而是说他时运不佳;他三次出仕,三次被逐,鲍叔并不认为他没有才能,而是认为他生不逢时;他三次作战失利,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