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人民日报》5月热点时评.docx

2025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人民日报》5月热点时评.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1

提问的价值

石羚

01?

“提出一个问题”和“给出一个答案”,哪个更重要?这个老话题,在人工智能方兴未艾的当下,有了新的观察视角。

答案似乎已唾手可得。从搜索引擎,到问答群组,再到大模型,常常一键即可获取想要的信息,免去了人们为寻找一个数据、一条语料而埋头纸堆的辛劳。

提问的价值正在彰显。信息浩如烟海,如何沙里淘金,善于提问是必备技能。拿人工智能问答来说,不同的问题设置,输出的文本天壤之别。好的问题,就像一把打开复杂世界的钥匙;提问不得其法,答案可能让人如坠云雾。

由此观之,学习和教育的意义,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

今天,我们无需知道“茴”字的4种写法,未必要记住圆周率小数点后100位,但正如算法需要改进,人的思维也应不断升级。古人云:“好问则裕,自用则小。”问题是通向知识的桥梁,提问则是锻炼思维的砥石。

呵护孩子“十万个为什么”的好奇,张开的是想象力的翅膀;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培育的是批判性思维;以苏格拉底式“精神助产术”步步设问接近真理,锻炼的是逻辑力;从习焉不察、日用不知中发现问题,提升的是观察力;从一枝一叶、一颦一笑中生发疑难,涵养的是共情力……

理越辩越明,脑越用越灵。以提问打开知识之门、点亮思维之光,人之为人的力量才能得以彰显,万物灵长的优势才能得以保持。

于己观之,提问是“我思故我在”的注脚;打开视野,提问是发展进步的引擎。

对大海另一边是什么的好奇,开启了大航海时代的巨变;对月亮“向何处、去悠悠”的疑问,催动了从万户飞天到嫦娥工程的不懈探索。

问题是创新之源。即便未解之谜,也有助于拓展科学边界、推动社会发展。哥德巴赫猜想困扰人类近3个世纪,数学家的前赴后继无形中推动了数论领域的发展;“钱学森之问”虽未完全破解,却早已化作我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内生动力。

创新创造的方向盘,归根结底还要掌握在人的手里。作为知识的“搬运工”,人工智能纵为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我们应该出题目给人家做。”“人民科学家”吴文俊身体力行开辟赛道,“吴示性类”“吴公式”等成果得到多位菲尔兹奖得主的引用。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今天的中国创新更应致力于实现从“答题”到“出题”的蝶变。答题是学习之法,借鉴也是必经之路,但要实现突破性创新,显然不能靠被动应对。以新问题打造新阶梯,才能采撷树梢的果实,开启向科学之巅的攀登。

也要看到,好问题的诞生需要创新求实的土壤。学生勇于提问,离不开师长的鼓励;学者敢于质疑,得益于宽松的科研环境;企业善于出题,需要产业链创新链支撑……如何培养优秀的提问者、命题人,不仅是紧迫的教育课题,也是重要的发展命题。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20日04版)

02

相信花会开

李洪兴

朋友想买花装点办公桌,收到的却是干干的枝杈,因没抱太大希望,仅栽下一支,没想到居然发芽了,而丢在墙角的干枝,竟也在自顾自生长。她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的养花故事,感言“生长,交给时间”,下面留言中的“铿锵”二字,同样戳人。

一花一世界,人生亦如花。花期各不同,花开终有时,只是要有精彩绽放的志向,有如饥似渴的汲取,还要有沉潜的定力、奋斗的恒心。

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陡峭的山峰才有无限风景。年轻人谈创业项目,眼中闪着光;技术人员攻克难关,激动地相拥;个体经营者购置新设备,也想跟上新技术发展……谁不是带着困惑前行,谁没有过短暂的无奈,顶着压力向前,困惑就能慢慢解开,无奈就会变成有解。

到一家创新型企业采访,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向前半步走,结果不一样。”创新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前面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过程会很长,甚至让人看不到希望,但等到奇点出现,一步跨出,境界全开,点亮前路。没有白走的路,向着目标冲锋,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在为自己铺路,在为未来攒底气,最终在时间积淀中迸发出超乎想象的力量。

对于努力奔跑的人来说,最好的支持,是能够被看见、受尊重。想起一位外卖小哥卢红,他在上海打拼了快10年,平常穿梭于大街小巷,为自己生计奔波,也关心着这座城市。他主动建言,推动社区食堂延时服务落地;党组织积极吸纳,卢红入了党,既当“骑手”,也成了基层治理的“帮手”。人与城双向奔赴、互相成就的动人故事里,有个人的奋斗,也有城市的温情;有发展的红利,也有时代的际遇。

“确定性的绿洲”“投资兴业的热土”……不久前,来华的国际工商界代表的积极评价,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的生机活力与光明前景。站在历史维度看去,从“开眼看世界”到“平视世界”,再到“世界看向中国”,逆袭何以可能?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由技术引进到技术出海……东方大国、古老民族,所做的正是锚定目标,一棒接着一棒跑、一茬接着一茬干。纵使遇到挫折打压,仍能不断奋起、永不气馁,终于让世界看到“多元、创新的面貌”。

没有人能吹灭你心中的灯盏,更没有人能熄灭漫天星斗。从个人、企业到国家、民族,“奋斗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