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当前,我国非洲猪瘟出现弱毒株感染情况,生猪感染弱毒株后,水平传播能力强、潜伏期长、带毒排毒水平低,持续时间长且无规律,临床呈现隐蔽性强、早期监测难,对母猪群体生产性能影响较大等特点。为指导养殖场及时发现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提升防控能力,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提升临床发现能力
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感染临床症状不典型,个体差异大。妊娠母猪表现反复发烧、厌食等症状,部分母猪流产、高比例死胎、乳房结痂,初生仔猪活力差。育肥群体非应激条件下,症状不明显,应激情况下表现皮肤坏死斑、关节和脾脏肿大、坏死等症状。要强化技术培训,提高对弱毒株识别能力。养殖场人员应每日开展猪场场内巡栏,观察猪群临床情况,一旦发现猪只出现可疑症状时,要第一时间采样检测。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使用红外体温监测系统每天对所有猪只进行体温监测,发现异常的,要及时采样检测。发现阳性和疑似病例要及时向当地农业农村(畜牧兽医)部门报告,并按要求规范处置。
二、优化监测方案
要配合使用非洲猪瘟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优化监测方案,确保监测效果。定期开展场外环境检测,每周对场内门把手、风机、料槽等高风险点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定期抽样监测母猪群及育肥群的病毒抗体情况,高风险期要考虑对母猪全群进行病毒抗体监测。母猪分娩后,采集脐带血、胎衣或胎衣液等样品以及母猪深咽部拭子联合尾根血混样,进行病毒核酸检测。临床发现异常猪只,要立即逐头对母猪群进行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对育肥群开展棉绳口腔液采样,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对于病死猪,在确保养殖场内生物安全的情况下,采集淋巴结、肺脏等样品及时检测病毒核酸。此外,猪群进行常规疫苗接种、转群、去势等生产操作后,要抽样检测非洲猪瘟病毒核酸。要避免过高频次的全群普查,降低交叉污染或扩散风险。
三、科学采样检测
采用深咽拭子联合尾根血混样,或口鼻拭子联合腹股沟淋巴结穿刺混样的采样方法,可提高病原检出率。对临床异常猪,要同时采集前腔静脉血、尾静脉血或耳缘静脉血,进行病毒抗体检测。采样要使用聚丙烯材质拭子,避免使用头部为棉花制品的拭子、含海藻酸钙拭子以及木柄拭子,防止棉花纤维对蛋白质吸附影响病毒洗脱效果及抑制PCR反应的物质影响检测结果。前腔静脉采血时,要保证每一头猪一个保定绳,保定绳用后放入含有消毒水的桶中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样品保存应使用无菌、对核酸无吸附作用的螺旋盖塑料管。每个样品管应再套一个样品袋防止样品泄露和污染。新采集的临床样品应在2~8℃下保存,采集后2~4小时内送至实验室。用于核酸检测的样品应当尽快进行检测,能在24小时内检测的样品可置于4℃保存;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样品应置于-70℃或以下保存(如无-70℃保存条件,则于-20℃冰箱暂存)。
病原检测方法:可采用非洲猪瘟病毒(P72/CD2v/MGF)、非洲猪瘟病毒(P72/EGFP/mCherry)、非洲猪瘟病毒(P72/X64R/MGF360-14L)等三重荧光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必要时,需要对部分病毒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如EP402R基因。对非常见基因变异且临床症状特殊病例,需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鉴别。抗体检测方法:采用经批准的间接ELISA、阻断ELISA等方法或胶体金试纸条。
四、确保检测质量
要强化检测人员技术能力,定期开展培训和考核。要定期检测PCR仪、荧光定量PCR仪等设备运行能力,及时维护保养。要定期参加实验室间能力比对,日常使用标准物质或标准样品进行检测质控。要规范实验操作,避免病毒污染。对样品接收及处理间、试剂准备间、核酸提取和扩增间等区域以及门把手、传递窗、试验台等高风险位置应定期采样检测。实验结束后,立即清洁工作区,使用消毒液对桌面、地面、生物安全柜等进行消毒,对操作间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妥善储存开封试剂和耗材。
五、强化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落实好常态化防控措施可有效阻止非洲猪瘟病毒感染。针对弱毒株流行特点,要持续从人、车、物、猪等方面强化防控措施。
(一)人员管理。人员在进场前3天不得去养猪场、屠宰厂(场)、无害化处理厂、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市场等生物安全高风险场所。根据不同区域生物安全等级进行人员管理,人员遵循从生物安全风险低的区域向生物安全风向高的区域流动。
进入办公/生活区域人员,要更换消毒过的衣服及鞋靴,洗手消毒并有效淋浴后,方可进场,淋浴时要尤其注意指甲清洗。实践表明,一次有效淋浴(使用沐浴露和洗发水,且淋浴5分钟以上)可以消除人员体表携带的病毒;随身物品经消毒后入场,严禁携带猪肉制品入场;未经允许,禁止进入生产区,进入生产区前,人员要在生产区淋浴间洗澡,所携带物品须经生产区物资消毒间消毒后,方可带入。
进入猪舍的流程:人员按规定路线进入各自工作区域,禁止进入未被授权的工作区域。每栋猪舍入口处都应放置消毒盆(桶)、洗手消毒盆。进出猪舍要洗手,清洗、消毒工作靴(先刷洗鞋底鞋面污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