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CO的测定(环境监测技术).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空气中CO的测定

空气中CO的测定一氧化碳(CO)的来源和危害01一氧化碳(CO)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02它主要来自石油、煤炭燃烧不充分的产物和汽车排气;一些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也是来源之一。

空气中CO的测定一氧化碳(CO)的来源和危害03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燃烧时呈淡蓝色火焰。它容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液输送氧的能力降低,造成缺氧症。中毒较轻时,会出现头痛、疲倦、恶心、头晕等症状,中毒严重时,则会发生心悸亢进、昏睡、窒息而造成死亡。

空气中CO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8984-2008)非分散红外吸收法(GB9801–88)一氧化碳(CO)的测定方法间接冷原子吸收法

空气中CO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GB9801–88)当CO、CO2等气态分子受到红外辐射(1~25?m)照射时,将吸收各自特征波长的红外光,引起分子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产生振动?转动吸收光谱,即红外吸收光谱。在一定气态物质浓度范围内,吸收光谱的峰值(吸光度)与气态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因此,测定吸光度即可确定气态物质的浓度。测定原理

空气中CO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GB9801–88)仪器:非分散红外吸收法CO监测仪

空气中CO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GB9801–88)工作原理

空气中CO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GB9801–88)测定测量时,先通入纯氮气进行零点校正,再用标准的CO气体校正,然后通入气样,便可直接显示记录气样中CO的浓度。计算ρ(CO)=1.25c(mg/m3)1.25?标准状态下由?L/L换算成mg/m3的换算系数。

空气中CO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GB9801–88)CO的红外吸收峰在4.5?m附近,CO2在4.3?m附近,水蒸气在6?m和3?m附近,而大气中CO2和水蒸气的浓度又远大于CO的浓度,所以干扰CO的测定。在测定前用制冷剂或通过干燥剂的方法可以除去水蒸气,用窄带光学滤光片或气体滤波室将红外辐射限制在CO吸收范围内,可消除CO2的干扰。注意事项

空气中CO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8984-2008)大气中的CO、CO2和甲烷经TDX-01碳分子筛柱分离后,于氢气流中在镍催化剂(360±10℃)作用下,CO、CO2皆转化为CH4,然后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行测定。上述三种物质,其出峰顺序为:CO、CH4、CO2。为保证催化剂的活性,在测定之前,转化炉应在360℃下通气8h,氢气和氮气的纯度应高于99.9%。测定原理

小结CO的来源和危害CO的测定方法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CO气相色谱法测定CO

思考题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CO时,何种物质会干扰测定,如何消除其影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霸状态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加油吧,少年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