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BXM 187-2024.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

SDBXM 187-2024.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陕西省地方标准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起草单位: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起草时间:2025年3月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工作概况

(一)任务来源

由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申报并获批立项2024年度陕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项目编号:SDBXM187-2024)。按照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4年第二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函》(陕市监函〔2024〕590号)文件的要求,特起草本标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及合作单位在前期广泛调研和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先后依托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与攻关项目“瓜菜安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陕西省农业协同创新与推广联盟项目“马铃薯主食化新品种引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陕西省农业生态资源保护项目“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示范推广”以及渭南农科院《秦岭北麓适生区马铃薯—玉米—大白菜高效栽培技术规程(DB61/T1062—2017)》等成果基础,申报了《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该标准立项符合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的通知》和《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等精神。

制定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早在2015年,农业部就提出要逐渐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潜在意义重大。陕西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约500万亩,总产量650万吨。以陕北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约占总面积的60%,其中榆林260万亩,延安75万亩;陕南3市约130万亩;关中约10万亩。陕南、关中地区主要以夏薯作为粮食供应,陕北地区主要以秋薯作为粉条、粉丝等淀粉加工品。

但是传统生产上马铃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耕播到收获需要大量劳动力,费工费时效率低。2021年农业农村部在《关于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平均达到45%”。目前,马铃薯机械化生产配套栽培技术日趋成熟,集成了以农机为载体的播种、覆膜、滴灌、喷药、收获等关键技术。与传统人工相比,机械(含无人机)不仅能大幅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而且播种量、播种深度、株行距、覆膜宽度等均可以根据需要适时调整,增产效果明显。据调研,一台播种机一天能完成马铃薯25-30亩播种量,而人工播种一天仅能完成3-5亩。

如今,除部分丘陵台塬地区外,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方式已经在我省多数地区推广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机械化生产可以把基地、农户和企业快速统一在一起,也能极大地促进马铃薯加工、运输等业务的发展。因此,本标准梳理总结了陕西省内马铃薯机械化操作的技术要点和流程规范,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该标准的制定可以进一步宣传推广机械化种植的优势,提高我省马铃薯种植管理水平,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现实意义。

(三)主要工作过程

本标准编制工作自任务下达后,由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牵头实施,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渭南市华州区华农恒盛种植专业合作社协作完成。

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写人员首先是网络收集、查阅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相关技术资料以及国内法规、标准、规范、办法,参照相近的国家及行业标准确定本标准中的各项指标,并与协作单位及省内其他单位多次交流沟通,对省内的马铃薯种植现状进行了了解,于2024年3月形成标准大纲。结合前期工作基础,成员单位先后在渭南市华州区赤水镇、\t/item/%E5%8D%8E%E5%B7%9E%E5%8C%BA/_blank瓜坡镇、\t/item/%E5%8D%8E%E5%B7%9E%E5%8C%BA/_blank柳枝镇,渭南市大荔县羌白镇、\t/item/%E5%A4%A7%E8%8D%94%E5%8E%BF/_blank安仁镇,榆林市定边县,榆林市榆阳区,汉中市西乡县等地,围绕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环节的品种对比、施肥对比、栽培模式、药剂防治等主要内容,进行了资料整理、试验研究、数据记录、实地调研、对比询问等工作,先后开展了“不同施肥配比对秦岭北麓马铃薯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研究”“榆林北部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不同栽培模式及药剂对榆林马铃薯品种、病害、产量的研究”“汉中马铃薯栽培密度对比研究”等技术验证,于2025年3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四)主导单位及协作单位

主导单位: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协作单位: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渭南市华州区华农恒盛种植专业合作社

(五)起草组成员及任务分工

孟延: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农艺师,负责标准编写起草的总体工作

张艳艳: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负责标准的栽培技术环节工作

孙萍莉:合阳县设施农业发展中心农艺师,负责标准的调研及资料收集工作

梁永强:蒲城县农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