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人工气道的概念及作用;临床上常用的气管导管;二建立人工气道的适应症;2.气管切开者适应症:
需长期机械通气者;
已插入气管导管,但仍不能顺利吸出气管内分泌物;
因上呼吸道阻塞、狭窄、头部外伤等,不能行气管插管者;;三人工气道的管理;三人工气道的管理;2导管位置的管理
1)气管插管位置管理:
插管导管尖端的位置应位于隆突上1~2cm,若非纤支镜插管者插管后应拍胸片确定;
记录插管深度或外露长度;
妥善固定,高强度胶布+绷带;2)气管切开导管位置管理:
切口不宜过大过低,否则容易脱落,固定导管的带子松紧适中,以能伸入小指为宜,其松紧度应定时检查并随时调整。;3)防止导管脱出——非计划拔管
非计划拔管:是病人自行拔管或在护理、搬运过程中非病人因素的意外脱管。
;防止病人非计划拔管的护理措施:
除妥善固定导管外,应观察患者神志的改变,必要时约束上肢或用镇静剂。
进行护理操作时,尤其是翻身或口腔护理时,要专人管理管道,防其脱出。
在升高、下降床头或整体降床时,先取下固定呼吸机管道的支架,以免强行拔出导管。;为了保证病人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呼吸机管道的支架与气管导管之间应有一定的管道活动空间。
气囊充气适度。气囊有内固定导管的作用气囊放气时应专人守护床旁
;;3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②最小漏气技术:即气囊充气后,仅在吸气时允许有少量气体漏出。
方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先听取漏气声,向气囊内缓慢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然后从0.1ml开始抽出气体,直到吸气时能听到少量漏气声为止。
预防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但易发生误吸,增加肺内感染机会,对潮气量有一定影响。;③最小闭合技术:即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恰好无气体漏出。
方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边向气囊内注气边听漏气声,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然后抽出0.5cm气体时,又可听到少量漏气声,再注气,直到吸气时又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减小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不易发生误吸,不影响漏气量
;;(3)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的方法:
(气囊放气前必须先吸净导管内和气囊上方分泌物)
①最好应用可冲洗式的气管插管(切开)导管
;;③2人配合,患者最好取半卧位,先充分吸引气管内、口鼻腔内分泌物后,换一吸痰管,操作者将吸痰管插入到导管前端,在进行吸引的同时,助手放松气囊,使气囊上方流下的分泌物被迅速吸出(较常用);4人工气道的湿化;湿化的方法:
1)加热湿化器:系呼吸机上自带的装置
一般湿化罐温度保持在350C~370C时,相对湿度可达100%;此温度不得低于320C或超过400C,若是监测气道吸入口的温度,应保持在320C~340C为宜。;湿化的方法
2)雾化吸入加湿法
3人工气道内直接滴注加湿法:即将湿化液直接注入人工气道内
间断注入法:30~60min/次,3—5ml/次,或根据痰液的性质及量来决定湿化量及间隔时间。(取下针头)
持续滴入法:用精密输液器或注射泵,5—15ml/h,每日液体总量不大于250ml。
;4)人工鼻(温——湿交换过滤器)的应用
人工鼻是由数层吸水材料及亲水化合物制成的细孔网纱结构的装置,使用时一端与人工气道连接,另一端与呼吸机管路连接。
作用原理:当气体呼出时,呼出气内的热量和水分保留下来,吸气时,气体经过人工鼻,热量和水分被带入气道内,同时对细菌有一定的过滤作用。;5人工气道分泌物的吸引;吸痰
吸痰后评估:根据SPO2或血气分析结果、肺部听诊判断吸痰效果;并根据痰的粘稠度调整注入湿化液量或雾化吸入。;吸痰注意事项:
吸痰前应预充氧:用简易呼吸器或启用100%纯氧功能键
严格无菌操作
吸痰管插入深度——超过气管内导管
吸引负压不可过大,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如出现心律紊乱和SPO2下降低于90%,应立即停止吸痰,作相应的处理
吸痰时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有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得粗暴操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