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讲 识记与默写(复习讲义)(上海专用)(原卷版)-202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备知识梳理.docxVIP

第01讲 识记与默写(复习讲义)(上海专用)(原卷版)-202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备知识梳理.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3/NUMPAGES14

第01讲识记与默写

目录TOC\o1-3\h\u

01考情解码·命题预警 1

【考情分析】 1

【考试说明】 2

【备考策略】 3

02体系构建·思维可视 6

03核心突破·靶向攻坚 7

考点一直接默写 7

考点二情景默写 9

04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13

【考情分析】

考试内容

1.掌握课本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2.默写并能运用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分值设计

一般为3小题5空格,1空1分,共5分。

考查方式

1.补全式。直接默写,根据上句写下句,根据下句写上句,根据中间写两边,根据两边写中间,根据作品写作者或根据作者写出处、年代、词曲牌名、体裁等。

2.情景式。根据题干给出的情景写出符合要求的语句。主要是对语句的理解或鉴赏,评析比较。

历年考题一览

年度

试卷

分值

考查篇目

考查文学常识

2025

春考卷

5

《论语?颜渊》《念奴娇?赤壁怀古》《师说》

词名

2024

秋考卷

5

《论语?雍也》《登高》《屈原列传》

诗名

春考卷

5

《论语?里仁》《荀子?劝学》《蜀道难》

作品名

2023

秋考卷

5

《论语?卫灵公》《史记?屈原列传》《梦游天姥吟留别》

书名/出处

春考卷

5

《论语?里仁》《阿房宫赋》《梦游天姥吟留别》

作品名

2022

秋考卷

5

《屈原列传》《赤壁赋》《登高》

作品名

春考卷

5

《论语?子罕》《过秦论》《赤壁赋》

作品名

近四年上海卷(2022—2025)对于识记默写的考查,主要是以填空题形式进行考查。考试形式注重保持连续性、稳定性,以降低考生复习压力,但同时稳中求变,加强重点篇目的考查。

第1题、第2题直接默写原文内容,或写重要作家、作品出处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第3题是情景默写,主要是考查理解性记忆,要求学生不仅会背会写,还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注意观察近四年(2022—2025)无论是春考还是秋考,所考21道题目中,考试篇目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论语》,也即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出现6次,几乎年年考,应该是重点中的重点篇目;其次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苏轼《赤壁赋》、《屈原列传》,分别出现2次。

从考试试题涉及教材篇目分布来看,不要认为某一篇目考过了就不再考了,而要注意考过了还可能重复考,相同篇目每次考试侧重点各有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不要有侥幸心理,需要对每一篇考试篇目逐一扎实掌握,重点篇目重点掌握,重点中的非重点篇目必须掌握,逐一达到理解、背诵、默写的要求。

从考试考查倾向来看,主要是要求填写:

①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尤其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论语》、唐诗中的名言名句;

②抒发爱国情怀,表明崇高理想、坚强意志、广阔胸襟的语句;

③描写优美意境的语句;

④反映以德治国、传统美德等方面的语句等。

同时,注重考查格式比较工整、在结构上侧重于对偶并体现审美性的语句。

【考试说明】

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科目考试说明中,有关此考点的内容及简要分析如下:

5.积累运用

5.1掌握课本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该要点考查学生对教材核心文学知识的系统掌握能力,需从以下方面突破:

(1)作家作品关联记忆:建立“时代—作家—代表作—风格”的对应体系。如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代表作为“三吏三别”,其诗风沉郁顿挫,反映社会现实,被誉“诗史”。

(2)文化常识分类归纳:聚焦高频考点,如古代科举(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典籍(《诗经》“六义”、四书五经)、礼仪(冠礼、笄礼)等,需结合历史背景理解。在识记与默写题型中,主要考查作品出处,作家作品。

(3)教材细节深挖:关注课本注释、单元导语及课后习题中出现的文学术语(如“建安风骨”“婉约派”),避免知识盲区。

5.2默写并能运用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该要点强调记忆准确性与迁移能力,需分三步落实:

(1)精准默写:以课标规定背诵篇目为基础,通过“逐句默写—填空强化—易错字红笔订正”三步法,确保字形、标点零失误。如《论语》中“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中的“沂”、“雩”要能写出来,“咏”不要写成“泳”等。

(2)情境化理解:明确名句的适用场景,如“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表现诗人忧国伤时,“逝者如斯夫”感慨时间流逝,避免张冠李戴。

(3)写作活用:在议论文中引用名句增强说服力,如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体现文化积淀。

综上,积累运用、识记理解古诗文名句体现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是对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查,也是以考促学提升学生古代诗文识记理解与分析鉴赏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辅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医学电子书,案列评析、合同PDF、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中考、高考复习专题资料、试卷、真题、钢琴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