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知识点
一、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石之一。阴阳代表着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种属性。例如,白天为阳,夜晚为阴;人体的体表为阳,体内为阴。阴阳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的关系。在生理上,人体的健康状态是阴阳平衡的结果。如果阴阳失调,就会产生疾病。如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等。在疾病的诊断上,也可以通过分析症状的阴阳属性来判断疾病的性质。
二、五行学说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人体中,五行与五脏相对应,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这种对应关系体现了人体各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肝脏功能正常有助于脾脏的运化(木克土),而肾脏的滋养能防止肝脏的过度亢盛(水生木)。五行学说有助于解释疾病的传变规律,如肝病可能传脾(木乘土)等。
三、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主要阐述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五脏(心、肝、脾、肺、肾)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功能,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具有受盛和传化水谷的功能。
1.心
-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心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营养全身。
-心主神明,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2.肝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如促进脾胃的运化、调节情志等。
-肝藏血,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3.脾
-脾主运化,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到全身。
-脾主统血,统摄血液在脉内运行,防止血液逸出脉外。
4.肺
-肺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
-肺主宣发肃降,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向外的布散,肃降是指肺气向下向内的通降。
-肺通调水道,调节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5.肾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肾主水,对体内水液的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肾主纳气,有助于肺保持吸气的深度。
四、经络学说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
1.经脉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分为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十二经脉具有表里关系,如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等。
-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等,它们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如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经等。
2.络脉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别络加强了十二经脉中表里经之间的联系。
五、气血津液学说
1.气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作用。气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由肾精所化,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成,积于胸中,具有行呼吸、行气血等功能;营气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卫气行于脉外,具有防御、温煦、调节汗液排泄等功能。
2.血
-血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由营气和津液所组成。血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作用。血液的正常运行依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降、肝气的疏泄等多种因素的协调作用。
3.津液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等。津液具有滋润濡养和调节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津液的代谢与肺、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
六、病因学说
中医认为病因主要有外感病因(六淫、疠气)、内伤病因(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病理产物性病因(痰饮、瘀血、结石)和其他病因(外伤、虫兽伤等)。
1.六淫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风邪为百病之长,其性轻扬开泄、善行数变;寒邪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的特性;暑邪具有炎热、升散、挟湿的特性;湿邪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的特性;燥邪具有干燥、收敛的特性;火(热)邪具有炎热、升腾、燔灼的特性。
2.七情内伤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正常的情志活动不会致病,但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可使人体气机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等。
3.痰饮和瘀血
-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痰饮可阻滞气血运行,影响脏腑功能。
-瘀血是指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技术指南》DB4403T 658-2025.docx VIP
- 《离婚指南》小说改编_经典戏剧剧本.doc VIP
- 电力调度软件:OpenDSS二次开发_(4).Python与OpenDSS集成开发.docx VIP
- 水库移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x VIP
- (2025)最新反洗钱知识试题题库及参考答案(通用版).pptx VIP
- 水库洪水调度考评规定SL224—98.doc VIP
- 2022国际特发性肺纤维化指南及进展性肺纤维化临床诊疗指南(全文).pdf VIP
- 沃尔玛绩效管理制度.docx
- 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表.doc VIP
- 2024版最全双重预防机制体系文件汇编.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