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中药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B.《新修本草》C.《神农本草经》D.《证类本草》

2.酸味药的作用是()

A.行气B.软坚C.收敛D.发散

3.下列哪味药不属于补虚药()

A.人参B.黄芪C.丹参D.当归

4.能清热泻火的药物是()

A.麻黄B.石膏C.金银花D.大黄

5.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药物是()

A.茯苓B.半夏C.川芎D.薄荷

6.治疗风寒表证的药物是()

A.柴胡B.桂枝C.葛根D.菊花

7.下列哪项不是中药炮制的目的()

A.降低毒性B.改变药性C.便于制剂D.增加重量

8.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

A.陈皮B.杏仁C.桔梗D.前胡

9.具有利水渗湿作用的药物是()

A.苍术B.藿香C.茯苓D.厚朴

10.治疗肝阳上亢的药物是()

A.天麻B.牛黄C.钩藤D.以上都是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中药的性能包括()

A.四气B.五味C.升降浮沉D.归经E.毒性

2.下列属于解表药的有()

A.麻黄B.细辛C.桑叶D.薄荷E.柴胡

3.补虚药可分为()

A.补气药B.补阳药C.补血药D.补阴药E.气血双补药

4.具有清热燥湿作用的药物有()

A.黄连B.黄芩C.黄柏D.苦参E.龙胆草

5.活血化瘀药的功效有()

A.活血止痛B.活血调经C.活血疗伤D.破血消癥E.止血

6.化痰止咳平喘药可分为()

A.温化寒痰药B.清化热痰药C.止咳平喘药D.燥湿化痰药E.润肺化痰药

7.下列药物中,能安神的有()

A.朱砂B.磁石C.酸枣仁D.柏子仁E.远志

8.平肝息风药分为()

A.平抑肝阳药B.息风止痉药C.清肝明目药D.平肝潜阳药E.疏肝理气药

9.收涩药的作用包括()

A.固表止汗B.敛肺止咳C.涩肠止泻D.固精缩尿E.收敛止血

10.下列属于开窍药的是()

A.麝香B.冰片C.苏合香D.石菖蒲E.牛黄

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中药就是中国产的药物。()

2.辛味药多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

3.药物的升降浮沉与炮制无关。()

4.补虚药可以长期大量服用。()

5.清热药都能清热解毒。()

6.活血化瘀药孕妇慎用或禁用。()

7.止咳平喘药都能化痰。()

8.安神药只能治疗失眠。()

9.收涩药主要用于久病体虚、正气不固之滑脱不禁之症。()

10.开窍药宜久煎。()

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中药炮制的目的。

答: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

2.简述补虚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答:首先要辨清虚证的类型,合理选用。实证、邪实而正不虚者忌用。且要注意补而勿滞,适当配伍行气健脾之品,防止滋腻碍胃。

3.简述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证。

答:适用于一切瘀血阻滞之证,如瘀血内阻之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癥瘕积聚;心腹刺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

4.简述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含义及分类。

答:凡能祛痰或消痰,治疗“痰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分为温化寒痰药、清化热痰药、止咳平喘药。

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

1.讨论中药配伍的意义。

答:中药配伍可增效减毒。通过配伍,能增强药力,扩大治疗范围,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使药物对病情更具针对性,提高治疗效果。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合理使用解表药。

答:使用解表药应辨清表证的性质,风寒、风热等选药有别。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伤正。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疮疡日久、淋证、失血者慎用。

3.讨论清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答:清热药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寒者慎用。使用时要辨清热证的虚实、气血、脏腑部位等。对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禁用清热药。且中病即止,避免过用损伤正气。

4

文档评论(0)

明明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新资料 实时更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