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24七十:孔子如何从心所欲?
欢迎来到《刘勃的国学课》。
接着讲孔子。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孔子周游列国整整十四年
之后,终于回到了家乡鲁国。这一年,孔子已经是一个六十八岁的老
人了。
和季氏的冲突
但是孔子一回鲁国,和掌权的季氏又发生了冲突。
季康子愿意让孔子回来,除了冉有的功绩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
的原因:他准备征收“田赋”,想找孔子论证一下这个方案是可行
的。
春秋末期的税收大概是分几块:一种就叫“税”,以土地为单位征
收,用于各种行政开支;一种叫“丘甲”,以居民点为单位征收,用
于军事开支。
原来就这两块儿。季康子想要增加一块儿,也就是所谓“田赋”,是
以土地为单位征收的用于军事开支的新税种。
老百姓肯定是不喜欢加税的,季康子知道这件事会激起很大的民愤,
所以他需要孔子回来,为他的行为“正名”。
季康子让冉有来问孔子,孔子总是回答说:“丘不识也。”照例,孔
子说不懂,就是不赞成。
冉有追问了好几次,终于忍不住直说了:“子为国老,待子而行,若
之何子之不言也?”您现在是全国最受尊崇的元老,就等您一句话,
政策就可以推下去了,您怎么就不开这个口呢?
孔子还是不说话,后来才在私下场合对冉有说:君子推行政策,要考
虑是否合乎礼,福利尽量丰厚,办事讲究适度,税负不妨减轻,这样
的话,只收“丘甲”也就足够了。如果不按照礼行事,贪得无厌的
话,即使收了“田赋”,将来还是会不够的。季孙如果施政想要合于
法度,那么周公留下的典章还在;如果想怎样就怎样,又何必来问我
呢?
季康子这时候要加税,其实也有不得不这么做的理由,因为鲁国尊吴
王夫差做了霸主,就要交给吴国沉重的贡币,不加税根本拿不出。但
孔子说的也没错,几年后吴王夫差被越国从背后捅了刀子,鲁国外部
压力减轻,但已经加了的税,那是成了制度,再也不会免掉了。
所以,季康子不会听孔子的,田赋该推行还是要推行,而且从此他再
也不会任用孔子了。
心态的变化
说起来,孔子这一辈子,心态应该经历过好几轮变化。读《论语》,
会发现很多话的观点、立场并不是那么一致。其实就是人生的不同阶
段,想法会不一样。
年轻的时候,孔子淡定过,他说当个孝子,兄弟们友爱,这些家里的
事情做好,就是最重要的从政,完全不急着当官。
五十四岁开始周游列国,孔子心态完全不同了:一方面,是年纪大
了,等不起了;一方面孔子之前在鲁国当过官,也是品尝过权力的滋
味的人了,显然他认为自己在鲁国做司寇期间,干得是非常好的,只
是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才功亏一篑,所以他特别希望能够把自己
的理想运用到政治实践里去。
然后是这十多年的周游,待遇其实大多数时候还不错,但要论从政,
用战国时的嘴贱小能手庄子的一句话说:
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杀夫子
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庄子·让王》)
孔子在鲁国两次被放逐,在卫国混得不敢见人,在宋国他背靠的大树
要被砍,在洛阳没出路,在陈蔡被包围,谁想杀他不算犯罪,谁想侮
辱他只管自便。这话肯定夸张了,但倒霉的事儿孔子没少碰上。
孔子引用他尊敬的鲁国前贤柳下惠的话: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
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论语·微
子》)
柳下惠当法官,多次被撤职。有人对他说:“您要不出国看看有没机
会?”柳下惠说:“按照正义的原则给人做事,去哪里不是注定被撤
职呢?如果连原则都不要了,那又何必离开祖国呢?”
如果柳下惠是对的,那自然是说,孔子周游的这十四年,那么多奔波
艰辛,都是瞎折腾。
回国之后的孔子,又是一种心境。
求官最热切的时候,孔子曾说过,难道我一只匏瓜吗?只能挂在墙上
看,不能吃?
现在孔子大概是明白了,自己就是一只匏瓜。
从心所欲
《论语》里不少话,可以确定是孔子晚年说的,很容易感受到,孔子
晚年说话,其实比年轻时要放肆。
年轻的孔子比较谨言慎行,他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可现在孔
子早就不在其位,却不断在谋其政。孔子还说过: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论语·宪问》)
在一个符合正义的国家,说话高调做事也要高调;在一个邪恶动乱的
国家,做事还是要高标准,说话就要低调一点了。
孔子肯定不会认为现在的鲁国是个“有道”的国家,但从他晚年的语
录看,他说话却高调得不得了。
大约是人年纪大了,难免会任性一些。四五十岁的时候,孔子带着一
大帮子弟子想做事,等于是个创业团队,孔子要对团队成员负责,自
然顾虑多,凡事都考虑可行性的问题。晚年孔子看穿了:第一,三桓
绝不可能用自己,第二,声望在这儿了,三桓也不会动自己。所以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