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梦令》探疑.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清照《如梦令》探疑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鹭。

此词是李清照的一首小令,是一篇记游之作。乘舟浏览,兴尽而归。但是,因醉意朦胧,忘了归路,误打误撞,将小舟划到了荷花丛的深处,主人急于找到正确的路径,正在焦急之时,眼前扑籁籁地飞起了一群水鸟。人们普遍认为此词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野游的欢乐,描写了她贵族少女的生活,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我不敢苟同,特写此文,以求于大方之家。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擅长古文,以文章受苏轼的赏识。母亲也是知书能文。李清照生长在这样一个气氛很浓的家庭里,自少时便资质聪慧,颇有诗名。她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夫妻二人赋诗填词,共同搜集、研究金石,生活幸福美满。靖康之难后,她历尽沧桑,孤独一人辗转飘泊,在风雨飘摇的国破家亡之中寂然死去。

李清照这样的身世,决定了她的作品以靖康之难为线索,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词主要写她的贵族少女、少妇的生活,传达一种悠闲之情。后期的词多抒写国家危难之痛和个人身世之悲。

《如梦令》这首词表面看全词洋溢着野游的欢乐,活泼而富有生趣,因此,人们大都认为这首小令是李清照前期作品。可是,人们却忽视了小令是由“常记”两个字领起的。何谓“常记”?就是“常常记起;常常回忆起”的意思。由这两个领起字我们不难看出这首小令是作者对以前野游之景的回忆,而并不是游玩时的即兴之作。“记”前又贯一“常”字,即“常常想起”,可见这次野游距离作者写这首词的时间已有很长,在一个久远的时间段内作者才会有时间经常的、不只一次的回忆。

“常记溪亭日暮”,“常记”二字既表明了是作者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又自然和谐,作者似乎面对着一位知己娓娓地叙述,让人觉得她完全忘记了是在填词,而不过是日常的述事。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宴饮沉醉,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透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兴尽”两句把这种欢愉之情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表明兴致之高。“误入”一句从行文上看,流畅自然,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更加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一连两个“争渡”,不含竞赛的意思,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到正确路径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的快捷,又把停栖在沙洲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她常常忆起这次误入藕花深处的游玩,她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常回忆这次充满野趣的玩耍,进而写下这首诗的呢?是在她少女时期写下的吗?还是在她嫁给丈夫赵明诚之后呢?少女时期,她是大家闺秀,生活闲适富足。出阁之后,她的生活幸福、美满,与赵明诚志趣相投、俪情深,共同搜集、研究金石,校勘古籍,把全部的精力倾注于此。常常回忆以前的快乐郊游,进而写下这首诗的可能性不大。

靖康之难后,李清照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先投靠弟弟,后又辗转逃难,漂泊于杭州、越州、明州等地。连遭打击,孤苦无依,晚景凄凉。在此时,她最容易回忆起以前的欢乐。梁启超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较之年轻人,老年人更爱回忆过去的生活。“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清平乐》)再现了词人早年赏梅的情景和兴致,回忆了自己少女时的欢乐、闲适。“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南歌子》),我们似乎可以听见历经沧桑者的一声长叹。“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永遇乐》),此中的“中州”专指汴京。词人遥想当年汴京盛的时代,自己有的是闲暇游乐的时间,在那些良辰盛会中,人们最重视元宵佳节。

以上这些词句,都是李清照在南渡之后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这些回忆或是抒发早年时少女的情怀,或是表现落寂之情,或是遥想往昔的盛。无一处相同,但在诗人国破家亡的大背景下,字里行间都透出一股孤独的落寂之情,一种备尝人间艰辛的酸楚,使人读后别有一滋味在心头。正是晚景的凄凉才更能让词人回忆起往昔的欢乐。作为大家闺秀的李清照青年时踏雪赏梅,对月吟诗,遍身罗绮;而今的词人却是“如今憔悴,风霜,怕夜间出去”(《永遇乐》),“病起萧萧两华”(《摊破》),已由一个簇带济楚的少女变为形容悴憔,蓬头霜的老妇,而且从前快乐丰盈的内心现在已变得孤寂、苍凉、衰老了。而今的她已是“永夜恹恹欢意少”(《》),已是“日晚倦梳头”(《武陵春》),已是“捋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清平乐》)。往昔与如今两种迥然下同的心境,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和词人判若云泥的生活境遇,以及它们在词人心灵上投下的巨大阴影。

《如梦令》这首词由常记二字领起,由一个“常”字可以想见李清照对这次游玩的记忆之深,回忆的次数之多,可以说“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鹭”是一个经典的画面,熔铸了她少女时生活的欢乐。玩赏过程的畅快、愉悦是她作为宰相千金时无忧无虑生活的一个缩影。因此,这次游玩

文档评论(0)

建筑工程资料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工程造价员持证人

本人从事建筑行业十年,各种行业资料都有,欢迎咨询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2月19日上传了工程造价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