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语文要素 体会思想感情.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落实语文要素体会思想感情

【摘要】“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一些经验,根据单元选文,本单元可通过景物、人物活动描写和直抒胸臆的语句,借助想象画面、课后阅读链接、有感情朗读等方法来体会思想感情,让语文要素在教学中落到实处。

【关键词】思想感情语文要素语文能力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这是一个在教材中反复出现的要素。在此之前,语文教材中出现过“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语文要素,学生已经在学习中形成了一些经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中没有具体的方法,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落实语文要素呢?根据单元教材特点,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过景物描写体会思想感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即凭借景物抒发内心的情感,课文里的景物描写往往寄托着作者的情思。《祖父的园子》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童话色彩的画面,萧红把自己对园子的热爱、对祖父的怀念与依恋之情,蕴含在园中花虫草木等景物的描写中。在教学时,教师首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预习并关注描述园中景物的语句: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读完课文后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文章并批注思考,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从“胖乎乎、圆滚滚、明晃晃”中想象园中生机勃勃的画面,通过“样样都有、新鲜漂亮”感受花草的丰富繁茂,从“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中体会榆树的高大,通过“发光”“闪烁”感受榆树的健美。学生在借助具体的描写想象画面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我”身心的自由欢快,对园子深深的喜爱之情。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聚焦描写景物的抒情化语言,当学生读到“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亮得……”时,教师就“蚯蚓”和“蝙蝠”提问:阳光真的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吗?“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七嘴八舌,表达着自己的想法,从描写“蚯蚓”和“蝙蝠”的语句中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对童年园子中生活的深深怀念,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对自由的追求。最后,教师鼓励学生找一找文中类似的將情感寄托在园中景物上的语句,学生互相交流感受,进一步体会蕴含在一景一物中的思想感情。

二、通过人物活动描写体会思想感情

一言一行总关情,人物的言行中蕴含着深情,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如在《梅花魂》一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两个问题进行探讨:你体会到外祖父怎样的感情?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学生通过外祖父言行举止的描写——“‘我弄脏墨梅图后,一向慈爱的外祖父‘拉下脸‘训斥母亲时的神态变化”“清理墨梅图时‘轻轻刮去‘慢慢抹净的动作”“送‘我墨梅图时,骄傲地赞美梅花的坚韧秉性的话语”,直观感受到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分外珍爱,对梅花的特别重视。在外祖父的心中,梅花就是祖国的象征,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进而体会到外祖父身在海外却心系祖国的感情。为了让学生形成更完整、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当交流到外祖父教“我”读诗词流泪时,教师引导学生同时联系“外祖父因为不能回国而呜咽”“送‘我上船时泪眼蒙眬”这两次落泪,并启发学生思考:外祖父这三次分别因为什么流泪?三次落泪有什么共同之处?对墨梅图的珍爱和读诗词流泪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从外祖父的三次流泪中,深切体悟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故土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三、通过直抒胸臆体会思想感情

直抒胸臆,是指作者直接抒发思想感情。作者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不借助任何手段,不结合描写方法,而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如《月是故乡明》中用非常直白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强烈的感情。文中“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从这句话入手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季羡林为什么称故乡的月亮为“小月亮”?读到这样的称呼,你有什么感受?接着,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思索:作者还写到了哪些地方的月亮?那些地方的月亮美吗?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课题是“月是故乡明”,作者为什么要写异乡月亮的美妙绝伦?这不是显得故乡的“小月亮”不起眼吗?作者说忘不掉“小月亮”,其实忘不掉的是什么?学生在交流中明白:相比于在世界各地看到的月亮,在故乡小苇坑旁边看到的月亮自然是“小月亮”,作者深深地爱着故乡的“小月亮”,“小月亮”这一称呼,凝聚的是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的深情。作者写“异乡月”花了很多笔墨,是为衬托故乡月亮的美,表达“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情,足见作者对家乡月亮的喜爱,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四、通过想象画面体会思想感情

想象,可

文档评论(0)

std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