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小车故障处理.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车故障处理机电工程学院主讲教师:刘庆才

天车小车有时发生行走不平和打滑。小车行走不平,俗称“三条腿”,即一个车轮悬空或轮压很小,使小车运行时车体振动。小车上的通用机械零部件也可能发生故障,影响小车工作。

1小车行走不平的原因(1)小车本身的问题1)小车的四个车轮中,有一个车轮直径过小,造成小车行走不平。2)小车架自身的形状不符合技术要求,或因使用时间长而小车变形,使小车行走不平。3)车轮的安装位置不符合技术要求。4)小车车体对角线上的两个车轮直径误差过大,使小车运行时“三条腿”行走。

(2)轨道的问题1)小车运行的轨道不平,局部有凹陷或波浪形。当小车运行到凹陷或波浪形(低处)时,小车车轮便有一个悬空或轮压很小,从而出现了小车三条腿行走的现象。2)小车轨道接头处有偏差。轨道接头的上下、左右偏差不得超过1mm,如果超出所规定的范围也会造成小车行走不平。

(3)小车与轨道都有问题如果是小车本身就存在行走不平的因素,而轨道也存在着问题,小车行走则更加不平。

2小车车轮打滑的原因(1)轨道上有油污或冰霜,小车车轮接触到油污和冰霜时打滑。(2)同一截面内两轨道的标高差过大或车轮出现椭圆现象,都会使车轮打滑。(3)起动过猛也可能造成车轮打滑。。

(4)轮压不等也可造成车轮打滑。关于轮压不稳有下面几种情况:1)当某一主动轮与轨道之间有间隙,在起动时一轮已前进,而另一轮则在原地空转,使小车车轮打滑。这种情况车体极容易产生扭斜。2)主动轮和轨道之间虽没有间隙,两主动轮的轮压却相差很大,或两主动轮和轨道的接触面相差很大时,在起动的瞬间会造成车轮打滑。3)两主动轮的轮压基本相等,但都很小,所以摩擦力也小,这样起动时就会造成车轮打滑

3小车行走不平和打滑的检修(1)车轮高低不平的检查1)全面高低不平的检查这种情况下可将小车慢速移动,用眼睛看轮子的滚动面与轨道之间是否有间隙。检查时,可用塞尺插入车轮踏面与轨道之间进行测量。

2)局部车轮高低不平的检查在有间隙的地方,用塞尺测车轮踏面与轨道之间间隙的大小。根据间隙大小选用不同厚度的钢板垫在走轮与轨道之间,将小车慢慢移动,使同一轨道上的另一车轮压在钢板上。如果移动前进的走轮与轨道之间无间隙时,则说明加垫铁的这段轨道较低,而有间隙时,则说明这段轨道没问题,不用垫高。

(2)轮压不等的检查开动小车,当一轮打滑,另一轮不打滑时,很容易判断出,打滑的一边轮压较小。但当两主动轮同时打滑,则很难直接判断出哪一个车轮的轮压小。检查的方法是在打滑地段,用两根直径相等的铅丝放在轨道表面上,将小车开到铅丝处并压过去、然后取出铅丝用卡尺测量其厚度。厚的说明轮压小,薄的说明轮压大。另一种方法是向一根轨道的打滑地段均匀地撤上细砂子,把小车开到此处,往返几次,如果还在打滑,就说明这个主动轮没问题,而是另外一条轨道上的主动轮轮压小。?

(3)小车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的修理这种问题:一般都尽量不修主动轮。因为两主动轮的轴一般是同心的,所以移动主动轮就要影响轴的同轴度,给修理带来一些麻烦。以主动轮为基准去移动被动轮。如果主动轮和被动轮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可将被动轮的水平键板割掉,调整后再焊上。对小车不等高的限度有如下规定:主动轮必须与轨道接触,从动轮允许有不等高现象存在,但车轮与轨道的间隙最大不超过1mm,连续长度不许超过1m。

(4)轨道的局部修理这种修理主要是对轨道的相对标高和直线性进行修理。首先要确定修理的地段和修理的缺陷。然后铲除修理部位轨道的焊缝或压板来进行调整和修理。调整时要注意轨道与上盖板之间应采用点焊焊牢。轨道有小部分凹陷时,应在轨道下边加力顶直的办法来恢复平直。在加力时,为了防止轨道变形,需要在弯曲部分附近加临时压板压紧后再顶。轨道在极短的距离内有凹陷现象时,要想调平是很困难的,所以应采用补焊的办法来找平。

小车行走机构的电机、传动轴、联轴器、减速器也会出现故障。如果故障不严重,可以维修就维修完好,如果不能修复则更换相应的零件。2.小车其它故障

谢谢观看机电工程学院主讲教师:刘庆才

文档评论(0)

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资料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014505000006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