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种植密度在玉米高效增产技术中的影响和科学实践方法.docx

探究种植密度在玉米高效增产技术中的影响和科学实践方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究种植密度在玉米高效增产技术中的影响和科学实践方法

玉米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及产量均居我国粮食作物首位,玉米产业的良好、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影响重大。在玉米高效增产栽培技术中,种植密度作为一项关键的农艺参数,合理密植对玉米的产量及品质性状等具有显著影响。种植密度的调节,不仅可以促进玉米植株正常生长发育进程,还可以影响到单位面积内玉米植株群体对光热资源的分配效果。在适宜范围内合理密植,可以显著提升田间玉米群体对光能、肥水等多种物质的利用率,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但当种植密度过高时,会加剧单位面积内玉米植株群体的竞争力,从而抑制单株玉米的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致使玉米植株生长发育停滞或缓慢,最终降低综合产量;而当种植密度过低时,田间玉米群体数量不足,即便单株高产,但也无法有效提升综合亩产。因此,探究种植密度在玉米高效增产技术中的影响,不仅能够帮助分析理解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规律和产量形成机制,还能够为玉米高效增产技术的生产实践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等有效技术指导。

一、玉米高效增产技术中密植规划基本原则

1、依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

依据不同品种玉米的株型特征可以将其分为3类,分别为平展型、半紧凑型、紧凑型,不同株型的玉米品种在栽培中所适应的种植密度有所差异。通常来说,玉米茎秆与叶片之间的夹角度越小,株型越紧凑,在栽培中应用密植管理的效果越佳。其中,紧凑型玉米品种其茎秆与叶片的夹角相对较小,上部叶片均为上冲状态,叶片交接面积少,田间叶片郁闭度低、通风透光性强,此类品种适宜应用密植栽培方式。而平展型品种的玉米茎秆与叶片夹角相对较大,叶片平展面积大,田间郁闭度较高、通风透光性差,适宜应用低密度栽培方式。半紧凑型茎秆、叶片等特征处于中间水平,适宜中密度栽培管理。

依据河南省地区环境气候特征及玉米种植品种为例,平展型玉米品种种植密度控制在3000~4500株/667m2为宜。如泰玉7号、郑原玉779等;半紧凑型玉米品种种植密度控制在4000~5000株/667m2为宜,如机玉519、浚单678、陕单636、郑原玉432等;紧凑型玉米品种种植密度控制在4500~6000株/667m2为宜,如豫单132、新单58、京农科728、辽单575、豫宝658等。

在确定玉米种植密度时,除了考虑玉米品种的株型特征,还需要分析玉米品种的植株、叶片、透光性、生育期、株高、茎秆质地、穗型等。植株高大、成株叶片数量多、群体透光性差的玉米品种,建议稀植;植株相对较矮、成株叶片数量中等、群体透光性良好的品种,建议密植;生育期时间长的玉米品种宜稀植,反之宜密植;高秆品种宜稀植、矮秆玉米品种宜密植;茎秆质地松软品种、易倒伏品种建议稀植、茎秆质地坚硬品种、抗倒伏性强的品种建议密植;大穗型品种建议稀植,小穗型品种建议密植。

2、依据土壤肥力水平合理密植

同一玉米品种在同时期、同管理条件下播种至不同土壤肥力基础地块中,其种植密度也需要进行调整。当土壤肥力水平高、土质疏松透气且水肥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在标准种植密度下酌情提升播种量;但当土壤肥力基础差、水肥供应不足的情况下,采取与高肥力地块同样的播种密度,将会造成田间玉米群体植株营养不良、空秆率提升、植株易早衰倒伏、结实性差等现象。通常情况下,土壤肥力基础差、施肥管理不精细的情况下宜稀植,反之宜密植。以河南省主推玉米品种郑单958为例,该品种株型紧凑,属于高密度品种,在土壤肥力基础上、高肥水供应地块,种植密度在5500株/667m2时,丰产性最强;在土壤肥力基础中等、肥水供应条件中等的地块,建议种植密度控制在4500~5000株/667m2为宜;当土壤肥力基础不足、肥水供应不及时的地块,种植密度控制在4000株/667m2即可。在土壤肥力水平差、玉米生长期无法及时供应肥水,盲目密植不仅无法提升产量,还会降低玉米亩产,影响玉米种植效果。

3、依据水分条件合理密植

玉米植株的生长属于一种动态的过程,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植株地上部分的蒸腾面积及地下部分根系生长量都在变化。并且,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中,玉米植株所处的气候条件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在玉米各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量存在差异性。通常来说,玉米出苗期至拔节期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及消耗量较少,日耗水量在1.28m3/667m2左右,占玉米全生育期总量的13.0%左右;拔节期至抽雄期,随着植株的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及消耗量逐渐增多,日耗水量在4.87m3/667m2左右,占玉米全生育期总量的32.6%;玉米抽雄期至乳熟期,此阶段玉米植株需水量达到最高值,日耗水量在5.41m3/667m2左右,占玉米全生育期总量的35.0%;玉米乳熟期至成熟期,此阶段玉米对水分的需求量开始下降,植株趋于衰老,日耗水量在3.74m3/667m2左右,占玉米全生育期总量的19.4%。观察玉米整个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