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中茎基腐病的发生特点及针对性防治技术探讨.docx

玉米种植中茎基腐病的发生特点及针对性防治技术探讨.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玉米种植中茎基腐病的发生特点及针对性防治技术探讨

玉米属农业种植中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其产量与生长状态极大影响区域农业经济效益。玉米种植中受外部环境、品种、传播途径等影响,极易出现茎基腐病,快速降低玉米产量与质量,需对玉米种植操作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并利用综合防治技巧规范茎基腐病的发病条件。

一、玉米种植中茎基腐病的发生特点

1、品种

玉米种植中若选择“早熟”或“早播”品种,易增加茎基腐病发病概率。在玉米品种检查中,若抗茎基腐病的能力较差,也易感染相关病害,给玉米作物的正常生长带来不良影响。

2、环境

玉米种植中易引发茎基腐病的环境因素较多,如种植管理、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都会改变玉米生长状态。①种植管理。观察玉米种植生长环境时,可发现田间管理、施肥方法、种植密度会给茎基腐病的形成发展带来较大影响。比如,田间杂草太多、施肥量过多、种植密度太大等都会给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传播带来较佳条件。②气候条件。温度、湿度、连续降雨等要素也会给玉米茎基腐病的发展蔓延提供充分条件。病原菌的适宜传播繁殖条件为温度适中、湿度大、连续阴雨天气等,若玉米种植环境为上述天气,会增加茎基腐病产生概率。③土壤条件。该要素包含酸碱性、水分含量、土壤质地等指标,当玉米种植过程中出现湿度太大、排水不良、土壤板结等不良情况时,会提升病原菌传播速度。

3、传播途径

玉米种植过程中,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会借助昆虫、机械设备、灌溉水、外部环境风雨等开展传播,并对玉米茎基部位进行多次侵袭。适宜病原菌的传播路径较多,若在实际种植中未能精准控制病虫数量或灌溉量,极大增加根茎腐烂概率,继而引发茎基腐病。

4、发生时间

玉米种植过程中茎基腐病的发病时间与玉米种植时间紧密相关。比如,当玉米种植在春季时,茎基腐病的发病时间极易出现在8月中上旬。若玉米种植时间为夏季,则茎基腐病的发病时间则出现在9月中上旬。当玉米种植形式为“麦田套种”,玉米种植的时间发生较大改变,茎基腐病的发病时间出现在8月下旬到9月上旬。

5、病原菌种类

引发玉米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主要有镰刀菌、炭疽菌、腐霉菌等,而不同环境下病原菌的侵蚀症状也有所区别,给玉米生长状态带来不同影响。镰刀菌、炭疽菌、腐霉菌等都会降低玉米生长质量,为更好地防治玉米茎基腐病,要根据不同病原菌采取对应防治措施,把控茎基腐病防治过程。

二、玉米种植中茎基腐病的发病症状

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病时间阶段多为:灌浆期、乳熟期到蜡熟期,发病过程中可划分成2种类型:

1、细菌类茎基腐病

该类茎基腐病的危害部位为玉米叶鞘、中部茎秆等,当玉米出现10片叶以后,叶鞘极易产生水渍腐烂,叶片表面组织出现软化等不良现象,且散发出浓郁臭味。叶鞘中的病斑颜色为红褐色,呈现不规则形状,当叶片表面的湿度较大时,极易影响病斑扩展速度,即病斑迅速上下扩展,若茎基腐病较为严重,植株在发病以后的3-4d左右还会产生倒折现象,并生成腐臭菌液,该菌液的颜色为黄褐色。若当前叶片表面为干燥条件,则病斑上下扩展的速度适当放缓,疾病部位会出现折断现象,使玉米作物难以进行结实、抽穗。

2、真菌类茎基腐病

该类病菌的蔓延范围为叶片到全株所有位置,发病时间为3d-15d左右。玉米作物在出现茎基腐病以后,在乳熟阶段叶片极易出现突然死亡或枯萎,且呈现黄枯状、青枯状等。当镰刀菌、炭疽菌、腐霉菌等病原菌进入到植株体内后,病茎顶部的前2节极易出现快速扩展的病斑,该病斑为不规则黄褐色。检查病斑根茎的具体状态时,可发现其内部组织出现腐烂,根茎极软,易出现倒折现象。充分了解掌握玉米种植时茎基腐病的发病规律与症状后,要根据玉米种植生长实际情况开展疾病防治工作,满足玉米作物整体生长需求。

三、玉米种植中防治茎基腐病的有效技巧

为科学防治玉米种植中的茎基腐病,本文以河南省为例,全面展现玉米茎基腐病防治过程与防治技巧。当前河南省玉米总产量与播种面积分别为195.75亿公斤、290万公顷,属重要玉米产区。玉米种植生长过程中,茎基腐病为该作物的重要病害之一,普通年份其发病率在5%-10%左右;而严重年份发病率则能上升到20%-30%,极大削减玉米作物的整体产量。玉米茎基腐病的出现发展对河南省玉米种植生产产生了消极影响,需根据茎基腐病的发展情况,设置合适防治方法,提升该区域玉米种植产量与质量。

1、化学防治

河南省玉米作物在开展种植工作时,极易出现茎基腐病,可采用化学防治技术进行疾病防治。①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是在玉米种子选择过程中,利用药剂拌种来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菌,也可降低土壤内部病原菌侵蚀的概率。比如,根据玉米种子实际情况,采用3.5%的咯菌精甲霜悬浮种衣剂、20%的福克悬浮种衣剂、2.5%的咯菌腈悬种衣剂等进行拌种,依照0.3%的种子数量开展种子包衣,依照上述数据比例,有效控制玉米作物内部病原菌数量,从根源处解决茎基腐病。②药剂防治。该防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