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县地名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pdfVIP

《安平县地名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平县地名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

安平县地名考

一、历史沿革与地名由来

安平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其地名的形成与演变深深植根于悠久的历史与

独特的地理环境。据《安平县志》记载,春秋时期,境域属鲜虞国,战国时初属中山国,后归

赵国。西汉高祖年间始置安平县,取官民安居乐业且地势平坦之意。这一命名既体现了当“”

地地势坦荡的自然特征,也寄托了对社会安定的美好期许。

安平县在历史上长期作为区域政治中心,其名称与行政区划多有更迭。东汉时期,安平属博陵

郡,郡治安平城,故安平古称“博陵”。三国魏及西晋时,安平分别为博陵郡和博陵国,“博陵”

之名由此深入人心。隋朝以后,安平先后属定州、深州等,至明清时期隶属真定府晋州,民国

时期划归河北省,1962年改属衡水专区,沿用至今。

二、地理环境与地名关联

安平县地处太行山前冲积扇前缘,境内多为滹沱河冲积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约26

米。滹沱河与潴龙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河流的冲刷与淤积塑造了独特的地貌,也深刻影响了

地名的形成。

1.河流与地名滹沱河作为安平县的母亲河,其故道变迁留下了众多与水相关的地名。例如:

•河漕村:因地势低洼,雨季积水成河,早年人称“鱼虾之乡”,故名“河漕”。

•北张涡、南张涡:明永乐年间,滹沱河从村中流过,将原张涡村分为南北两部分,因位于

河北岸得名北张涡,南岸为南张涡。

•会涡村:因滹沱河在此形成漩涡而得名,后分东会涡、西会涡等村。

2.地形与地名安平地势平坦,但局部区域因河流冲刷形成沙丘或洼地,部分地名即反映了这

一特征:

•大良村:相传东汉刘秀被王郎追赶至此,因百姓护驾脱险,刘秀称此地“百姓善良,地势良

好”,遂命名为“大良”,后分北大良、南大良等村。

•河疃:如东河疃、西河疃,因位于滹沱河故道附近,早年为河漫滩地,故名“河疃”(“疃”

意为村庄)。

三、移民文化与地名印记

1

安平县的地名中,大量村庄名称与移民历史密切相关。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大规

模迁入,许多村庄以姓氏命名,成为移民文化的活化石。

1.姓氏命名的村庄

•南王庄镇:明洪武年间,王氏家族从山西洪洞迁此立庄,初名“王家庄”,后因位于县城南

部改称“南王庄”。

•西王庄村:明永乐二年,王氏从山西洪洞迁来,初名王庄,后因位于县城西侧更名为西“”“

王庄”。

•宗庄、彭庄:分别由宗氏、彭氏家族从山西迁来,以姓氏得名。

2.移民与地名演变部分村庄在移民过程中因分村或方位调整而更名:

•前张庄、后张庄:明永乐年间,张氏家族从山西迁来,初名“张家庄”,后分南北两村,居

南为前张庄,居北为后张庄。

•北张庄:明永乐十六年,张氏从山西洪洞迁来,因位于县城以北得名。

四、历史事件与地名传说

安平县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民间传说,为地名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1.圣姑庙传说与地名圣姑庙是安平县最具传奇色彩的历史遗迹。相传周代末年,安平县会涡

村郝氏女(圣姑)因孝行感动天地,后助刘秀脱险,被封为“孝感圣姑”,并建庙祭祀。圣姑庙

的传说衍生出多个地名:

•孝感街:因靠近圣姑庙,早年称“北街”,后为纪念圣姑孝行改称“孝感街”,现为孝仁村。

•会涡村:圣姑传说的发源地,因滹沱河在此形成漩涡得名,后分东会涡、西会涡等村。

2.革命历史与地名安平是革命老区,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台城特支诞生于此。台

城村因此成为红色地名的代表,其“台城”之名源于古代烽火台遗址,寓意“守望和平”。此

外,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区党委、冀中行署等在安平创建,部分村庄因抗战活动更名,如新“

政村”原名“阎会涡”,1938年为纪念地下党组织联络暗号改为“新政”。

五、乡镇地名考略

安平县现辖5镇3乡,各乡镇地名均有独特的历史渊源。

1.安平镇作为县政府驻地,安平镇的地名多与县城方位或历史建筑相关:

•北关、西关、东关、南关:分别位于县城北、西、东、南门外,明永乐年间由山西移民建

村,以方位得名。

•政宣、孝仁、兴贤、县前:县城内的古老街巷,名称多与儒家文化或县衙位置相关,如孝“

仁”因靠近圣姑庙,寓意“孝行仁德”。

2.马店镇马店镇地处滹沱河北岸,地名多与交通或农业相关:

2

•马店村:相传宋代此处为驿站,因养马得名“马店”。

•北郭村

文档评论(0)

文化快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一个认真对待每一个键盘的键盘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