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解析版).pdf

高中语文古诗: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解析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鉴赏古诗形象之人物形象、事物形象

考点解读

(-)鉴赏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分类: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和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

主人公)。

1.诗中主人公形象

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作者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或

寄托自己的理想。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焦仲卿。

【注】当诗中出现几个人物时,有主要人物形象和次要人物形象之分,次要人物形象对主要人物形象

的刻画起到烘托、衬托的作用。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兄、焦母。(次要人物形象的知识可参考小说阅

读部分)

2.诗人自身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O古代诗歌中,诗人的自

身形象一般有以下九大类型:

形象类型示例

“国破山河,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描写了一片

忧国忧民

萧条的景象,“感时花溅泪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因感伤时

心系社稷

局而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

历经磨难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再现了诗人不愿

坚持追求与世俗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着地追求真理的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胸怀宽广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让我们看到

豪放洒脱了词人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豪放洒

脱的形象

“但使龙城飞将,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

金戈铁马

(其一)》],令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英勇的战士,战争的艰

征战沙场

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

寄情山水

三)》],刻画了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的诗人形象,他热

归隐田园

爱田园生活,安贫乐道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

藐视权贵

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傲视权贵的品

傲岸不羁

质,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洒脱的性格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描绘了一个流落无依、形影相

寂寞愁苦

吊、漂泊江南的词人形象,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

身世飘零

苦齐上心头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怀才不遇

诗人大志落空,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这两

壮志难酬

句刻画了一个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的形象

“独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送别友人

文档评论(0)

文档定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医务工作者,自由工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