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山茶生态绿色安全生产质量控制技术规范.pdf

雷公山茶生态绿色安全生产质量控制技术规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MDSZ

苗侗山珍团体标准

雷公山茶生态绿色安全生产质量控

制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xxx

目次

前言13

第1部分茶叶种植及质量控制管理4

1范围4

2规范性引用文件4

3术语和定义4

4茶园基地规划与建设4

5生态建设5

6农业投入品管理5

7有害生物绿色防控5

附录A6

第2部分茶叶加工质量安全保证体系7

1范围7

2规范性引用文件7

3茶叶加工7

4包装标识与产品贮运7

第3部分茶叶质量安全8

1范围8

2规范性引用文件8

3茶叶产品农药残留要求8

4污染物残留限量要求11

5茶青产品农药残留限量要求11

6茶树上禁用农药11

7茶树上豁免农药12

雷公山茶生态绿色安全生产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第1部分茶叶种植及质量控制管理

1范围

本文规定了雷公山茶生态绿色安全生产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包括术语和定义、茶园环

境、茶树种苗、农业投入品使用、耕作与修剪、鲜叶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环节的关键点的

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措施。

本文适用于雷公山茶公共品牌的茶叶种植及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献,仅注日期的版本适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5018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T3934生态茶园建设指南

GB13735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GB11767茶树种苗

3术语和定义

3.1雷公山茶

产于黔东南州所辖行政区域内,品质特征满足绿茶感官和理化指标,包括银球茶、清明

茶、翠芽、香茶、雀舌、白茶等所有品名绿茶。污染物、农药残留和真菌霉素应符合食品安

全国家标准及规定的要求。

3.2生态茶园

以茶树为主要物种,按照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生态学理论,综

合运用可持续农业技术,将茶园中的生物间、生物与环境间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相关联,科

学构建和管理适宜茶树生长的生态系统,实现茶园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量持续稳定、

产品安全优质。

4茶园基地规划与建设

4.1茶园基地选择

茶园应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的影响,与主干公路铁路和农田等边应界设立缓冲带、隔离

沟、林带或物理障碍区。以山、河流、自然植被作天然屏障,也可以人工种植果、林等作物

作隔离带。

4.2茶园基地环境

生态茶园环境质量满足农业标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1)的要求。

5生态建设

5.1基础建设

茶园田块间应有隔离道路、排灌水沟渠,两旁种植绿化树,茶园内部可配置乔灌草三层

生态结构,即树木-茶树-草。茶园内宜种植乔木,单位每公顷90-100株,可乔灌草结合种

植。详见附录A。

5.2茶树品种

茶树品种应合理选配不同抗性的茶树良种,茶树种苗要求符合GB11767的规定。

5.3茶苗种植

茶树种植按照NY/T5018中规定执行。

5.4其他植被

保护原生植被及种植其他植被按照NY/T3934中规定。

6农业投入品管理

6.1农药使用

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应符合NY/T393的规定。

6.2肥料使用

生产过程中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394的规定。

6.3地膜使用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