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阵列天气雷达的冰雹预警指标研究
摘要
目前的冰雹生成理论中,上升气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由于探测技术
的限制,传统的冰雹预警指数主要是基于反射率因子的特征进行构建的。随着雷
X
达技术的不断发展,波段相控阵阵列天气雷达(以下简称阵列天气雷达)具备
了对风暴内部流场的精确探测能力。在此背景之下,本文利用阵列天气雷达研究
和讨论了基于动力特征的冰雹预警指标。
SS
首先本文对阵列天气雷达和波段抛物面雷达(以下简称波段雷达)观
测到的一次冰雹过程进行分析,讨论了阵列天气雷达流场信息的合理性;其次设
计了适用于阵列天气雷达的风暴识别追踪算法,并试验了对冰雹云的追踪效果;
之后开展了传统外推算法与三维变分风场对风暴位置外推效果的讨论;最后,基
于风暴识别追踪算法,分析了动力特征在时间与高度上的分布变化,提出了基于
动力特征的新型冰雹预警指标。
研究内容具体如下:
(1)本文结合阵列天气雷达和S波段雷达对2022年3月26日佛山发生的
一起典型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首先以S波段雷达资料的反射率因子分析出
风暴内冰雹的发展情况,之后以阵列天气雷达通过三维变分和直接合成分别生成
垂直气流速度和粒子垂直速度,两个方法的结果吻合,并且变化与S波段雷达
资料分析的冰雹变化对应,分析得出此次过程垂直气流结果合理,可以用作下文
的研究。
(2)为开展冰雹预警指标的研究,本文针对阵列天气雷达的探测特性构建
了风暴识别追踪算法的开发,结合SCIT和TITAN算法的特点实现了多阈值风暴
识别算法,并根据七个风暴特征构建模糊逻辑函数实现相邻帧对风暴相似度判定,
最终构成风暴识别追踪算法以用于下文对研究。讨论了传统外推算法与三维风场
资料对风暴整体位置的外推效果差异,结果表明利用三维风场中位数相较于光流
6min30min
法在外推至中能有更好的效果。
(3)基于风暴识别追踪算法,提取了这次过程中冰雹云内三维变分风场中
动力特征在高度和时间上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东西风分量受到环境风场的影
响较大,随高度变化强度逐渐增大。南北风分量随高度变化先增大后减弱,且结
合前文研究这两种水平风分量的垂直结构影响了反射率的垂直结构。在垂直气流
的分析上,对其最大值、面积、均值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冰雹逐渐增大的过程中,
上升气流的大值区与高空的冰雹发展相对应,并且在上升气流大值区以下会有一
块相对宽广的中等上升气流区持续存在。
(4)在基于动力特征预警的研究中,由于上升气流与高空反射率因子发展
ii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度相关,难以利用其趋势获得预警提前量,因此本文提出了理论上与上升气流
变化相关的辐合体积、最大垂直切变值和风暴顺(逆)旋体积三个指标,与传统
预警指标和冰雹发展时间比较,辐合体积、最大垂直切变值分别提前约10min、
13min到达峰值,三种指标利用稳定大值区判断均可提前约15min。
关键词:阵列天气雷达,三维风场,上升气流,冰雹预警指标
iii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ResearchonHailWarningIndicatorsBasedonArrayWeatherRadar
ABSTRACT
Incontemporaryhailformationtheories,theroleofupdraftsisindispensable;
however,duetolimitationsindetectiontechnology,traditionalhailwarningindices
havebeenconstructedbasedonrefl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