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65.020B16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2324—2016
苜蓿田盲蝽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2016-05-23发布2016-07-01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13/T2324—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耀发、安静杰、高占林、党志红、潘文亮。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DB13/T2324—2016
1
苜蓿田盲蝽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苜蓿田盲蝽防治原则,以及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紫花苜蓿田盲蝽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1276-200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防治对象
苜蓿田发生的苜蓿盲蝽Adelphocorislineolatus(Goeze)及绿盲蝽Apolyguslucorum(Meyer-Dür)、中黑盲蝽AdelphocorissuturalisJakovlev和三点盲蝽AdelphocorisfasciaticollisReuter。
4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多种防治技术有机结合进行苜蓿田盲蝽的综合防治。施药时遵守NY/T1276-2007的规定。
5防治措施
5.1农业防治
5.1.1避免苜蓿与果树邻作或间作,减少盲蝽在不同寄主植物间交叉为害。
5.1.2贴地刈割,消除虫源。
5.2物理防治
苜蓿田内每亩悬挂黄色粘虫板9~10块,诱杀盲蝽成虫,粘虫板规格为长25cm×宽20cm,悬挂高于苜蓿15cm。
5.3化学防治
5.3.1防治指标
苜蓿第一茬防治指标为8头/m2,第二茬防治指标为26头/m2,第三茬防治指标为20头/m2。
5.3.2防治时期
DB13/T2324—2016
2
4月中下旬开始虫量调查,越冬后苜蓿田盲蝽若虫达到防治指标时,喷施杀虫剂1~2次,施药间隔7d;以后每次刈割后7d左右,在成虫回迁时防治1~2次。
5.3.3防治药剂及用量
适合第一和第二茬的药剂(兼治蚜虫和蓟马):每亩喷施噻虫嗪有效成分2g~4g或吡虫啉有效成分5g~10g。
适合第三和第四茬的药剂(兼治鳞翅目害虫):每亩氟铃脲有效成分2.67g~4g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有效成分1.33g~2.67g。
5.3.4技术要点
利用功率较大的机械喷雾或由苜蓿田四周向中心喷药。上午用药应在10:00之前、下午用药应在
16:00之后。
DB13/T2324—201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河北省苜蓿田发生的主要盲蝽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
A.1河北省苜蓿田发生的主要盲蝽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见表A.1。
表A.1
盲蝽种类
形态特征
发生规律
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oeze)
成虫:体长8mm~8.5mm,宽2.5mm,全体黄褐色,体被细绒毛。头小,三角形,端部略突出。眼黑色,长圆形。触角褐色,丝状,比体长。前胸背板绿色,略隆起;胝显著,黑色;后缘带褐色,后缘前方有两个明显的黑斑。小盾片三角形,黄色,沿中线两侧各有纵行黑纹1条。前翅爪区褐色;革区前缘、后缘黄褐色,中央三角区褐色;楔片黄色;膜区暗褐色,半透明;翅室脉纹深褐色。若虫:全体深绿色,遍布黑色刚毛,刚毛着生于黑色毛基片上,故本种若虫特点为绿色而杂有明显黑点。
卵:长1.2mm~1.5mm,宽0.38mm,长形,乳白色,颈部略弯曲。卵盖椭圆形,周缘隆起中央凹入棕色,较厚,且比颈部为宽,在卵盖的一边有一突起的呼吸角。
在河北一年发生4代。以卵主要在苜蓿茬地茎秆、杂草枯茎组织内越冬。越冬卵4月上中旬孵出第一代若虫,成虫于5月上旬开始羽化。第二代若虫6月上旬出现,成虫6月下旬开始羽化,以后三四代时代重叠。9月中旬以后成虫在越冬寄主上产卵越
冬。每次苜蓿进行刈割时,成虫迁到周围作物和杂草上取食,苜蓿长出新枝叶后,迁回苜蓿继续为害繁殖。
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
成虫:体长5mm~5.5mm,宽2.5mm,全体绿色。头宽短。眼黑色,位于头侧。触角4节,比身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13T 2344.1-2016 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规范 第1部分:总则.docx
- DB13T 2343-2016 地下储气井制造监督检验规则.docx
- DB13T 2341-2016 社区健康教育规范.docx
- DB13T 2340-2016 遗体洁身服务规范.docx
- DB13T 2339-2016 葡萄酒酒庄旅游等级划分与评定.docx
- DB13T 2338.6-2016 谷子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6部分:粟芒蝇.docx
- DB13T 2338.5-2016 谷子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5部分:线虫病.docx
- DB13T 2338.4-2016 谷子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4部分:粒黑穗病.docx
- DB13T 2338.3-2016 谷子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3部分:白发病.docx
- DB13T 2338.2-2016 谷子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2部分:谷瘟病.docx
- DB13T 2321-2015 盐碱地高粱咸水直灌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13T 2318-2015 樱桃谷肉鸭孵化技术规程.docx
- DB13T 2315-2015 民用雾霾防护口罩.docx
- DB13T 2314-2015 秸秆直燃锅炉.docx
- DB13T 2311-2015 预拌砂浆技术规程.docx
- DB13T 2310-2015 莱赛尔、莫代尔、锦纶、竹浆纤维、涤纶 混纺本色纱线.docx
- DB13T 2309-2015 锚杆钻机用六角中空钢回转钻杆.docx
- DB13T 2305-2015 蒸菌专用生物质燃料炉.docx
- DB13T 2304-2015 室内空气智能净化置换装置.docx
- DB13T 2303-2015 有机陶瓷基线路板.docx
最近下载
- 2025年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工作程序文件目录.pdf VIP
- 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运算能力.pdf VIP
- 2023年我国蚕桑产业发展态势与未来发展建议.docx VIP
- 电力变压器声纹检测技术导则.docx VIP
- 调度员考核管理细则梳理.docx VIP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GF2024—0201.docx VIP
- 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控制制度.pdf VIP
- 2021《森林消防队伍基础设施、装备及制度建设标准》.pdf VIP
-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SL 633-2012).pdf VIP
- (高清版)-B-T 2423.18-2021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Kb: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