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统编版).docx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统编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学目标

1.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及南京大屠杀重要史实及历史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及中共在此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以七七事变和淞沪会战为例,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对外的优秀品质。学习中国军队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是中国人民永不能忘却的伤痛,要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

教学难点:

第二次国共合作;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前日本政府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2022年12月13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一天,人们纷纷来到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向遇难同胞、抗战英烈敬献鲜花。并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进行升国旗和降半旗仪式。举国上下同悼死难同胞,告慰逝者,纪念馆广场中央巨大黑色的“灾难墙”,映衬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白字,更警醒国人,逝者已矣,生者奋进!那南京大屠杀缘由何起?

今天,让我们回到1937年,走近那一段历史,学习《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

二、新课探究

(一)卢沟桥上起怒吼——七七事变

教师:这一年发生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播放视频《七七事变》片段)

教师:结合教材P91,归纳七七事变的相关信息,完成表格。(出示表格)

学生:(完成表格)

时间

1937年7月7日

地点

北平城南郊的卢沟桥

发动者

日本

经过

借口士兵失踪→要求搜城→遭拒→炮轰防地→反抗

结果

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教师:这位日本士兵真的失踪了吗?七七事变是偶然发生的吗?

学生:不是,士兵失踪纯属借口。

教师:那日军制造七七事变的目的又是什么?(同时出示史料)

确定发动七七事变,在华北作战先“击破二十九军以解决华北问题”,然后,打击中央军,“摧毁中国的中央政权。”

——日本军部制定《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

学生:七七事变蓄谋已久,目的是要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教师:日军侵占东北三省之后,紧接着蓄谋向华北地区推进,为什么要选择卢沟桥呢?(展示《七七事变示意图》)

学生: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是北平通往南方的唯一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教师:卢沟桥上枪声响起之后,当时驻守平津的第二十九军表现出什么态度呢?请同学们阅读史料进行分析。(同时出示材料)

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军令: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学生:中国守军坚决抵抗,绝不退缩。

教师:其中平津保卫战中涌现出的抗日英雄有哪些人?

(展示图片)

教师: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和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现在北京的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就是我们对两位将军深深的怀念。尽管爱国将士不怕牺牲,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1937年7月底北平和天津相继失陷。不久,日军调集大量军队,入侵中国。这说明七七事变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学生: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教师: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从此,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都积极投入到这场波澜壮阔、史无前例的抗战洪流中。抗日战争已从九一八事变后的局部抗战转化为七七事变后的全民族抗战。

过渡:正所谓战火噬苍生,八十多年前,卢沟桥见证了中国军人的坚守与血性。卢沟桥上的声声怒吼让我们的同学们愤怒,它也震惊了世界,更唤醒了一个民族。

(二)携手御侮赴国难——第二次国共合作

教师:国难当头,面对日寇大举入侵,国共两党有何反应?(展示材料)

展示问题: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的抗日态度。

材料一: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1937年7月8日)

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蒋介石1937年《庐山谈话》

材料三: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

文档评论(0)

欢迎浏览香当网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