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百家争鸣》知识清单.pdf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百家争鸣》知识清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课百家争鸣

知识点一、老子和《道德经》

一、老子其人

①姓名:姓李,名耳,字聃

②国籍:春秋后期楚国人

③职业经历:做过周朝史官,掌管王室典籍,学识渊博

二、老子的思想

(1)核心思想“道”:“道”的地位: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

(2)行事主张:人们应顺应事物内在规律行事。

(3)辩证思维: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认为事物有对立面且能相互转化,如难和易、

长和短、前和后等。

(4)处世主张:安于柔弱地位,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5)政治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三、老子的地位和著作

(1)地位:道家学派创始人。

(2)著作:《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经典,集中体现其学说。

知识点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孔子其人

①姓名:名丘,字仲尼

②国籍:春秋后期鲁国人

2、孔子的思想

(1)思想核心:“仁”

(2)内涵:仁者爱人,有爱心和同情心

(2)准则规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3)政治主张:

①恢复西周礼乐文明,按西周制度和文化重建社会政治秩序

②反对苛政,提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认为德政可使民众心悦诚

服,社会稳定)

3、孔子的教育成就

(1)兴办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主张有教无类,培养众多弟子(三千弟子),促进

教育在民间发展。

(2)教学特点:注重道德和文化知识教育,总结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和方法,

影响深远。

4、孔子的文化贡献

(1)晚年精心整理和修订古代重要典籍,传承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

5、孔子的学派及影响

(1)学派:儒家学派创始人。

(2)著作:思想由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

(3)影响: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文化发展意义重大;提出的道德规

范对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知识点三、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背景

战国时期,旧制度瓦解,新制度确立,“学在官府”格局打破,私学兴起,诸子百家涌现,学

术思想活跃。

2、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思想和著作

学派代表人物思想著作

实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拥护正义

儒家孟子《孟子》

之战,“仁者无敌”

儒家荀子实行礼治,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荀子》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选贤能治国,统一思想,提倡节俭《墨子》

道家庄子强调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庄子》

君主治国靠法令、权术、威势,以法治国,树立权威,建立《韩非

法家韩非

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子》

兵家孙武《孙子兵法》奠定古代军事理论基础-

吴起、

兵家战国时期军事理论进一步发展,有兵法著作-

孙膑等

3、百家争鸣的表现及特点

①表现:各家学派代表人物聚众讲学,著书立说,提出政治主张,解决社会问题。

②特点:学派之间思想和政治观点不同,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4、百家争鸣的意义

促进思想文化繁荣,是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发展奠定基础,对后

世影响深远。

文档评论(0)

安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