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古代诗歌的技巧-表现手法(原卷版).pdf

高中语文古诗:古代诗歌的技巧-表现手法(原卷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鉴赏古代诗歌技巧之表现手法

考点解读

表现手法,广义上讲是指诗人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式。狭义上是指衬托、对

比、象征、渲染、比兴、对写(从对落笔)、联想、想象、用典等这些具体的手法。

一、衬托

1.分类

(1)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O

如: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词人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这里插入“小乔初嫁”这一生活细节,以美女烘托英雄,更见

周瑜的正衬风姿潇洒、年轻有为。

(2)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诗歌中常以“明”

衬“暗”,以“声”衬“静”,以“喜衬“悲”O

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但后两句描写了归乡的殷切和思乡之深,这里采用反衬

的手法,反衬以乐景写哀情

2.作用

从侧面突出事物特征,表现主旨;表意委婉,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启发读者联想、想象。

【举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骆谷晚望

韩琮⑶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韩琮于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此后失官,无闻。此

诗当是其失位还乡时所作。

这首诗在抒发感情上独具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析】首先要分析诗中描绘的景象。第一句“秦川如画渭如丝”,由此可以看出诗人描绘的是锦山秀

水的图画,这属于乐景。但接下来笔锋一转,由“去国还家“断肠”以及注释可知,此诗是诗人被驱

逐,失官还乡时所作。因此抒发的是还乡时内心的愁苦之情,这是哀情。所以本诗运用的抒情手法是以乐

景写哀情,这种手法使诗中的愁绪表达得婉转深切,令人回味无穷。

【答案】此诗描绘了诗人傍晚登上骆谷时所看到的景色,用以反衬自己“去国还家”的屈辱之情。诗

人登上骆谷,晚霞似锦,远岭近峦,眼前出现一幅锦山秀水的美丽图画,这是乐景。但诗中“去国还家”

使诗人“断肠”,透露出诗人失官还乡的愁怀,这便是哀情。全诗以乐景写哀情,使得诗味更显浓郁,诗

意更显婉曲,令人回味无穷。

二、对比

作用:①突出其鲜明特征,揭示本质,凸显主旨。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和启示。

如:“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庶鸟古鸟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的昔日的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的今日的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蕴

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举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观田家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舫①不自苦,膏泽②且为喜。

仓原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注]①舫(qu):劳苦。②膏泽:指贵如油的春雨。

诗歌运用对比手法,往往更能突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

表达思想情感的。

【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指出手法,其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最后写出运用这种

手法有什么好处、作用,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此题问题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思想情感,已

明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18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