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02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大单元教学课件 五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pptx

第八单元02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大单元教学课件 五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课时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板块一:复习导入,回顾旧知1.回顾一下上节课,你有哪些学习收获?2.了解了本单元的主题以及学习要求。3.梳理了本单元重点字词的读音。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知了本单元以“风趣与幽默”为主题的三篇课文,《杨氏之子》《手指》《童年的发现》。这节课,我们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人物对话中的谐音、文章修辞(类比、拟人等)、自我调侃、遣词造句等处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获得启示,尝试着仿照文章的表达方式,运用形象的类比等表现手法,生动有趣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板块二:阅读课文,梳理内容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读懂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首先要把课文读熟。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2-4课两遍,努力做到正确、流利。在活动体验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人物对话中的谐音、文章修辞(类比、拟人等)、自我调侃、遣词造句等处感受语言的幽默、风趣。试着完成下面的表格,完成后和学习伙伴交流交流。

板块二:阅读课文,梳理内容三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课文极具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课题要求《杨氏之子》《手指》《童年的发现》正确充分的朗读三篇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人物对话中的谐音、文章修辞(类比、拟人等)、自我调侃、遣词造句等处感受语言的幽默、风趣。??

板块二:阅读课文,梳理内容2.引学《杨氏之子》,梳理课文主要内容。(1)了解作品《世说新语》主要是记载汉至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和逸事。书中所载人物皆实有其人,涉及的重要人物有几百人,从中可以了解当时的思想、言行、社会风貌。

板块二:阅读课文,梳理内容(2)了解作者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撰有《世说新语》,记述汉末、魏、晋士大夫的言行。原有集,已失传。主要作品:《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3)反复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块二:阅读课文,梳理内容出示学习单(4)交流汇报。问题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学习单: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2.结合课文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内容。3.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故事,展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4.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杨氏之子和孔君平

板块二:阅读课文,梳理内容问题2:结合课文注释,运用之前学过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逐句理解课文内容。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板块二:阅读课文,梳理内容孔君平来拜访这个孩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孩子出来。

板块二:阅读课文,梳理内容联系上文思考:是谁为谁设果?孩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板块二:阅读课文,梳理内容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联系上文并结合课文插图思考:孔君平指给孩子看的是什么?

板块二:阅读课文,梳理内容孩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家中的鸟,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

板块二:阅读课文,梳理内容问题3: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故事,展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访这个孩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孩子出来。孩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板块二:阅读课文,梳理内容问题4: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讲述了梁国一户杨姓人家中的九岁男孩与客人孔君平机智对谈的经过,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聪慧男孩的形象。

板块二:阅读课文,梳理内容2.在学习《杨氏之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手指》的主要内容。(1)了解作者。丰子恺(1898-1975)名仁,又名婴行,浙江崇德(今属桐乡)人,画家、文学家、翻译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主要作品:《缘缘堂随笔》《艺术趣味》《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率真集》等。

板块二:阅读课文,梳理内容(2)了解作品。这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生动地刻画了五个鲜明的手指形象,令读者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进而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全文一共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要十根手指,一只手上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第2—5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作用和性格。

板块二:阅读课文,梳理内容出示学习单(3)小组合作学习,聚焦核心问题。问题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