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02_T0007-2020_铜藻筏式栽培技术规程_大连市.docxVIP

DB2102_T0007-2020_铜藻筏式栽培技术规程_大连市.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150

DB2102

CCSB51

大连市地方标准

DB2102/T0007—2020

铜藻筏式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artificialcultivationofSargassumhorneri

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102/T0007—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大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丽梅,王舒扬,鹿志创,何平,田甲申,许伟定。

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

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大连市农业农村局

通讯地址:大连市西岗区新开路87号

联系电话:0411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通讯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街50号

联系人:王丽梅

联系电话:0411I

DB2102/T0007—2020

铜藻筏式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铜藻(Sargassumhorneri)筏式栽培技术规程术语和定义、条件要求、苗种、夹苗、

海区栽培、收获。

本文件适用于大连地区铜藻浅海筏式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T5057无公害食品海带养殖技术规范

DB21/T1955海水养殖浮筏平面布局技术规程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在单位长度苗绳中,三股纤维所捻成的回旋数,苗绳的强度、松紧主要由其决定,捻度越大,绳强

度越大、越紧。

一种分散养殖容量的方法,即将铜藻稍部前端一定长度截取后进行夹苗。

1

DB2102/T0007—2020

——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规定要求;

——养殖筏结构及布局应符合DB21/T1955的规定要求。

5

苗种

5.1

苗种基本形态

藻体黄褐色,主杆圆柱形,叶尖微钝。气囊圆柱状,两端尖细,顶端冠一小裂叶。生殖托圆柱形,

两端较细,具短柄。固着器裂瓣状。

5.2苗种来源

从自然海区采集海上漂浮,养殖筏架及养殖绳等上缠附及岩礁上生长的铜藻。

5.3苗种质量要求

藻体健康,生长旺盛,杂藻较少。

5.4

苗种规格

藻体长度50cm以上。

5.5苗种运输

控水后,用海水浸泡的湿布覆盖在藻体上,保持其处于湿润状态。运输距离100km之内可常温运输,

100km之外应冷藏运输。

苗绳材料为三股聚乙烯或聚丙烯绳捻合而成,绳直径为10mm~15mm。苗绳长度为筏间距宽度,

8m~10m。

夹苗前一周进行苗绳处理,处理后的苗绳晾干保存备用。新苗绳用水浸泡1d;旧苗绳需先清除其

上附着物,并用3%次氯酸钠浸泡12h后洗净,以硫代硫酸钠中和至无残留。

2

DB2102/T0007—2020

夹苗前先将苗绳在海水中浸泡,使苗绳被水浸透。剔除苗种上的杂藻,从苗种分枝前端截取50cm,

采用簇夹方法,10根~15根/簇,夹在苗中部,苗间距10cm~15㎝。夹苗时防止阳光曝晒和藻体干燥。

6.5.2挂苗

及时把夹好苗的苗绳两端连接1.5m吊绳,吊绳挂于相邻浮筏上,吊间距1m。

7海区栽培

7.1水层调节

利用吊绳和浮球调整浮力的方法调节栽培水层。水温18℃以下时栽培水层在表层至水深50cm之

内,水温18℃~20℃时水层在水深50cm~100cm之间。

7.2日常管理

经常检查筏身和橛缆的牢固性,纠缠的苗绳要及时梳解,根据水温变化及时调节栽培水层,浮泥严

重时要及时洗刷。

7.3敌害防控

人工栽培的铜藻中,可通过保证水流畅通,避开海区紫贻贝(Mytilusedulis)产卵盛期挂苗,及时

分苗或收获等措施,防止强状藻钩虾(Ampithoevalida)啃食和紫贻贝苗、海绵(Porifera)、石灰虫

(Serpulidae)附着。

夏季高温到来前全收。其他季节将铜藻稍部前端收割下,留下20cm左右藻苗,继续在海上栽培,

可以在海上越冬,若不继续栽培,可全收。收割部分也可继续夹苗,扩大栽培面积。

3

文档评论(0)

分享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所有文档来自网络,如有涉密,请私信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