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人教版课件阶段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课时4.ppt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人教版课件阶段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课时4.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时4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 ;[主干梳理];2.康梁维新思想;(3)影响:是中国近代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_______。;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3)内容;民族独立;辛亥革命;4.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考点二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背景;2.表现;中国共产党;[构图解史]维新变法思想;[知识归纳]19世纪末维新思想盛行的原因;[漫画解史]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图解历史]近代各阶级向西方学习;[构图解史]孙中山三民主义;[构图解史]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轻巧识记]记忆“新文化运动”;[构图解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史论概念——诗界革命

“诗界革命”即戊戌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都起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但是,梁启超等强调保持旧风格,这就又束缚了手脚,使得它只是旧瓶装新酒,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改革上虽有前进,却前进不大。;2.史学争鸣——对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不是非理性“情绪的宣泄”。

(2)五四新文化运动集中批判封建纲常名教等旧思想、旧传统,但没有完全否定传统。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逐渐在思想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后期的一个显著特征。;主题一制度变革的利器——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 ;史料二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皇帝是旧中国的政治中心,所以康有为的实际政治工作是抓住皇帝下手。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史料三“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

“组织联邦共和政体……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前旧有文化而融贯之”。

“中国历代的考试制度……合乎平民政治”;“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原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

——摘自《孙中山全集》;史料四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联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变,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1.史料一体现了维新派的主张有开国会,定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和君主立宪制度,说明康梁维新思想深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

2.史料二反映康有为借助孔子来宣扬变法思想,这为戊戌变法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3.史料三反映了孙中山思想的形成,说明孙中山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向西方学习。

4.史料四主要说明孙中山接受苏联的帮助,并明确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体现了孙中山思想的转变。;1.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来宣扬变法”的直接目的是什么?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

答案(1)目的:减少变法的阻力。(2)特点:借助孔子宣传维新思想,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3.根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宣言的通过“是本党成立以来破天荒的举动”的原因。

答案宣言中首次体现了国民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说明国民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宣言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思想,国民党吸收了新鲜血液,顺利实现了改组。;[史论归纳]

1.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2.多角度看待三民主义;主题二“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新文化运动

[史料研读];史料三“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不能相容”。

——陈独秀

史料四下表为《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大事统计数据。;1.史料一中袁世凯《祭孔令》的核心是尊孔复古,目的是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2.史料二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正统地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3.史料三强调东西方文明的绝对对立性,反映了陈独秀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和否定的态度。

4.史料四说明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在不断的变化,从民主与科学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根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反映的思想主张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国际因素。;[史论归纳]

1.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进步性

①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②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文档评论(0)

138****75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