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考文字版.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奇经八脉考

李时珍

凡人一身,有经脉、络脉:直行曰经,旁支曰络。经凡十二:手之三阴三阳,

足之三阴三阳是也。络凡十五:乃十二经各有一别络,而脾又有一大络,并任督二

络,总为十五。(《难经》作「阴络」、「阳络」)共二十七气,相随上下,如泉之流,

如日月之行,不得休息。故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六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入于奇经,转相灌溉,内温脏腑,外濡腠理。

奇经凡八脉,不拘制于十二正经,无表里配合,故谓之奇。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

犹夫湖泽。正经之脉降盛,则溢于奇经。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沟渠溢满,霶霈

妄行,流于湖泽﹔此发《灵》、《素》未发之秘者也。八脉散在群书者,略而不悉﹔

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仙不如此,难安炉鼎。时珍不敏,参考诸说,萃集于左,已

备学仙学医者筌蹄之用云。

八脉

奇经八脉者,阴维也,阳维也,阴蹻也,阳蹻也,冲也,任也,督也,带也。

阳维起于诸阳之会,由外踝而上行于卫分﹔阴维起于诸阴之交,由内踝而上行于

营分﹔所以为一身之刚维也。阳蹻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于身之左右﹔阴蹻起于

跟中,循内踝上行于身之左右﹔所以使机关之蹻捷也。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

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任督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

阴脉之承任,故曰阴脉之海。冲脉起于会阴,夹脐而行,直冲于上,为诸脉之冲

要,故曰十二经脉之海。带脉则横围于腰,状如束带,所以总约诸脉者也。故阳维

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阳蹻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蹻主一身左

右之阴,以东西言也。督主身后之阳,任、冲主身前之阴,以南北言也。带脉横束

诸脉,以六合言也。是故医而知乎八脉,则十二经、十五络之大旨得矣;仙而知乎

八脉,则虎龙升降,玄牝幽微之窍妙得矣!

阴维脉

阴维起于诸阴之交,其脉发于足少阴筑宾穴,为阴维之郄,在内踝上五吋□

肉分中。上循股内廉,上行入小腹,会足太阴、厥阴、少阴、阳明于府舍(在腹哀

下三吋,去腹中行四吋半)。上会足太阴于大横腹哀(大横在腹哀下一吋五分,腹

哀在日月下一吋五分,并去腹中行四吋半),循胁肋,会足厥阴于期门(直乳下一

吋半)。上胸膈,挟咽,与任脉会于天突、廉泉,上至顶前而终。(天突在结喉下四

吋半宛宛中,廉泉在结喉下二吋中央是穴)。凡一十四穴。

阳维脉

阳维起于诸阳之会,其脉发于足太阳金门穴,在足外踝下一吋五分。上外踝

七吋,会足少阳于阳交,为阳维之郄(在外踝上七吋,斜属二阳之间)。循膝外廉,

上髀厌,抵少腹侧,会足少阳于居髎。(在章门下八吋监骨上陷中)循胁肋,斜上

肘上,会手阳明、手足太阳于臂臑(在肘上七吋两筋罅陷中,肩髃下一吋),过肩

前,与手少阳会于臑会、天髎(臑会在肩前廉去肩端三吋宛宛中,天髎在缺盆中上

毖骨际陷中央),却会手足少阳、足阳明于肩井(在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吋

五分)。入肩后,会手太阳、阳蹻于臑腧(在肩后大骨下胛上廉陷中),上循耳后,

会手足少阳于风池(在耳后发际陷中),上脑空(承灵后一吋半,夹玉枕骨下陷中)、

承灵(正营后一吋半)、正营(目窗后一吋)、目窗(临泣后一吋)、临泣(在瞳人

直上,入发际五分陷中)。下额,与手足少阳、阳明五脉会于阳白(眉上一吋,直

瞳人相对),循头入耳,上至本神而止(本神直耳上入发际中)。凡三十二穴。

阴蹻脉

阴蹻者,足少阴之别脉,其脉起于跟中足少阳然谷穴之后(然谷在内踝前一

吋陷中),同足少阴循内踝,下照海穴(在内踝下五分)。上内踝之上二吋,以交信

为郄(交信在内踝骨上少阴前太阴后廉筋骨间)。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

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至喉咙,交贯冲脉,入頄内廉,上行,属目内眦,与手足

太阳、足阳明、阳蹻五脉,会于睛明而上行(睛明在目内眦外一分宛宛中)。凡八

穴。

张紫阳《八脉经》云:八脉者,冲脉在风府穴下,督脉在脐后,任脉在脐前,

带脉在腰,阴蹻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阳蹻脉在尾闾后二节,阴维脉在顶前一吋三

分,阳维脉在顶后一吋三分。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炁

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炁之祖,采之惟在阴蹻为先。此脉纔

动,诸脉皆通。次督、任、冲三脉,总为经脉造化之源。而阴蹻一脉,散在丹经,

其名颇多:曰天根,曰死户,曰复命关,曰酆都鬼户,曰生死根,有神主之,名曰

桃康。上通泥丸,下透涌泉,倘能如此,使真炁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

地户永闭,尻脉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和炁自然上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

里花开。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得之者,身体轻健,容衰返壮,

昏昏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