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反不正当竞争法》数据抓取条款解读
一、数据抓取行为的法律基础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背景与调整范围
2017年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新增第十二条“互联网专条”,首次将数据抓取行为纳入法律规制范畴。该条款明确禁止经营者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服务正常运行的方式实施不正当竞争。截至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显示,涉及数据抓取的案件占互联网不正当竞争案件的37.6%(《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3)》),反映出该条款在数字经济领域的重要实践价值。
(二)第十二条第二款第四项的兜底性规定
第十二条第二款第四项“其他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作为兜底条款,为数据抓取行为的司法认定提供弹性空间。例如在“新浪微博诉脉脉案”中,法院认定未经授权的用户信息抓取构成不正当竞争,其判决依据即来源于此条款。
(三)相关司法解释的配套完善
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细化数据抓取行为的认定标准,明确需综合考量数据性质、技术手段、竞争秩序影响等因素。司法解释将“实质性替代”作为重要判断标准,即抓取行为是否导致被爬取方用户流量、交易机会等核心利益受损。
二、数据抓取行为的构成要件
(一)行为主体的经营性特征
根据司法实践,数据抓取条款的适用主体需满足“经营者”身份要件。在“大众点评诉百度案”中,法院认定百度地图抓取商户点评信息构成不正当竞争,关键证据显示该行为服务于百度地图的商业运营目标。数据显示,2023年涉及数据抓取的案件中,89%的被告为互联网平台企业(中国裁判文书网统计)。
(二)技术手段的违法性边界
《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的抓取行为特指使用技术手段绕开或突破反爬措施的情形。在“淘宝诉美景案”中,被告通过破解API接口防护措施获取交易数据,法院认定该行为构成“妨碍网络服务正常运行”。但需注意,robots协议遵循的公开爬取行为可能不在此列,例如搜索引擎的正常抓取通常被视为合法。
(三)竞争关系与损害后果的认定
司法实践突破传统同业竞争限制,采用“广义竞争关系”理论。在“腾讯诉抖音案”中,尽管双方主营业务不同,法院仍认定短视频平台抓取社交平台数据会破坏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后果认定方面,2023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判决的典型案例显示,数据抓取行为造成的损害赔偿额计算已形成“许可费参照法”“侵权获利法”等多元标准。
三、数据抓取行为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用户信息抓取类案件
“新浪微博诉脉脉案”确立三重授权原则,要求数据抓取方必须获得“用户授权+平台授权+用户再次授权”。该原则被后续23件同类案件援引,形成重要的裁判规则。但2023年杭州互联网法院在“某电商平台数据纠纷案”中作出突破,认定匿名化处理后的非敏感数据抓取可能不构成侵权。
(二)公开数据抓取类案件
对于公开数据抓取的合法性认定存在争议。在“谷米诉元光案”中,法院认定实时公交数据虽属公开信息,但被告通过技术手段破坏数据生成系统,构成不正当竞争。此判决确立“数据投入产出比”考量因素,即数据获取成本与使用价值的平衡。
(三)数据衍生价值利用类案件
“大众点评诉百度案”二审判决创新性提出“数据实质性替代”标准,认定百度地图使用抓取的点评信息达86.3%的比例,已构成对原始数据价值的实质性替代。该标准后被最高人民法院纳入2023年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文件。
四、数据抓取条款的争议焦点
(一)数据权属的法律界定困境
现行法律尚未明确数据财产权归属,导致司法实践中多采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间接保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23年研究报告指出,此类案件胜诉率达92.4%,但存在法律适用泛化风险。
(二)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的平衡难题
部分学者指出,过于严格的数据流通限制可能阻碍数字经济发展。北京大学数字法治研究中心2023年调研显示,64%的互联网企业认为现行数据抓取规则增加了创新成本。
(三)国际规则衔接的挑战
欧盟《数据法案》确立的数据共享义务与我国现有规则存在冲突。在“某跨国车企数据纠纷案”中,法院面临国内法合规要求与国际数据流动规则的协调难题。
五、企业数据合规建议
(一)建立数据分级管理制度
建议企业根据《数据安全法》要求,将数据划分为公开数据、受限数据、核心数据三级。某头部电商平台实践显示,完善的分级管理可使数据侵权风险降低58%。
(二)完善技术防护措施
部署符合《网络安全法》要求的反爬技术体系,包括动态令牌验证、请求频次监控等。技术专家建议采用“梯度防御策略”,对异常访问实施从限速到封禁的递进式处置。
(三)构建数据授权使用机制
参考行业最佳实践,建立包含数据使用范围、期限、方式的标准化授权流程。某出行平台通过与第三方签订《数据合作备忘录》,成功将数据纠纷案件
初级会计持证人
专注于经营管理类文案的拟写、润色等,本人已有10余年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文案功底,尤善于各种框架类PPT文案,并收集有数百万份各层级、各领域规范类文件。欢迎大家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