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1篇
在我国古代,法律制度相对完善,而法律典故更是源远流长。其中,包拯断案如神的典故,更是流传千古,成为古代法律的象征。
包拯,字希仁,北宋时期官员,以刚正不阿、断案如神而著称。他曾任大理寺卿、御史中丞等职务,一生致力于维护正义,打击腐败,被誉为“包青天”。
一、典故背景
故事发生在北宋仁宗时期,当时官场腐败,民不聊生。包拯被任命为开封府尹,负责审理案件。他上任后,首先面对的是一个棘手的案件——宋仁宗的妹妹寿昌公主与驸马王安石的婚变。
原来,寿昌公主与王安石结婚多年,却因性格不合,感情破裂。王安石在外有情人,对公主不忠。公主不堪忍受,向包拯求助,希望他能主持公道,为自己讨回公道。
二、断案过程
包拯接到案件后,深知此事牵涉到皇亲国戚,处理不当会引发朝廷动荡。于是,他决定亲自审理此案,以确保案件的公正性。
1.审查证据
包拯首先审查了公主和王安石的证词,发现公主所言属实,王安石确实有外遇。然而,他并没有急于判决,而是继续调查。
2.查访证人
包拯派手下查访王安石的情人,发现她名叫小红,是王安石的侍女。包拯决定亲自审问小红,以获取更多证据。
3.惩罚罪犯
经过一番调查,包拯掌握了王安石通奸的证据。在庭审中,他当众宣读了证据,让王安石无话可说。最终,包拯判决王安石通奸罪,将其打入大牢。
4.救助公主
判决王安石后,包拯又为公主争取到了赡养费,并安排她嫁给了忠厚老实的人。
三、典故影响
包拯断案如神的典故,在我国古代法律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影响:
1.提高司法公正
包拯断案如神,使人们看到了司法公正的希望。他敢于直面皇亲国戚,维护正义,让民众对法律充满信心。
2.倡导法治精神
包拯在审理案件时,严格依法办事,体现了法治精神。他的行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3.培养廉政风气
包拯一生廉洁奉公,刚正不阿。他通过断案如神,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对后世官员产生了警示作用,培养了廉政风气。
4.促进社会和谐
包拯断案如神,使许多冤假错案得以昭雪,受害者得到了应有的赔偿。这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减少社会矛盾。
总之,包拯断案如神的典故,是我国古代法律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反映了古代法律的严谨与公正,还体现了法治精神的传承。在当今社会,我们仍需弘扬包拯精神,为构建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第2篇
自古以来,法律便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工具。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关于法律的典故,这些典故不仅反映了古代法律的严谨与智慧,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正义的追求。以下将为您讲述几个古代法律典故,以飨读者。
一、法度如山——商鞅变法
商鞅,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商鞅变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法度如山”。
典故源于商鞅变法初期,为了确保法律得到严格执行,商鞅在国都咸阳的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高的木杆,并宣布:“若有人能将此木杆扛到北门,赏黄金百两。”众人围观,无人敢信。商鞅见状,再次宣布:“若有人能扛,赏黄金千两。”这时,有人壮着胆子将木杆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兑现承诺,赏给了他黄金千两。
这一事件传遍秦国,人们纷纷感叹:“法度如山,商鞅真乃神人也!”从此,秦国法律得以严格执行,社会秩序井然,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二、悬镜照奸——包拯断案
包拯,北宋时期著名清官,以刚正不阿、执法严明著称。他曾说:“法者,国之权衡也,民之准绳也。”在包拯任开封府尹期间,有一桩棘手的案件,让世人传颂其“悬镜照奸”的美名。
这桩案件涉及一位官员的贪污受贿。官员为了掩盖罪行,诬陷原告是凶手。包拯经过仔细调查,发现原告确实无辜。为了揭露真相,包拯当众将一面铜镜悬挂在厅堂中央,并宣布:“若有说谎者,此镜将照出其心虚。”结果,那位官员在铜镜前慌乱不已,最终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此案之后,包拯的名声大噪,人们纷纷称他为“包青天”。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为百姓伸张了正义。
三、画地为牢——周公吐哺
周公,周朝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主张“以德治国”,强调法律的威严与仁爱相结合。其中,一个著名的典故便是“画地为牢”。
典故源于周公巡视民间时,发现一位农夫因生活所迫,偷了邻居的一只鸡。农夫知道这是违法行为,但又担心受到惩罚。周公得知此事后,决定亲自审理此案。
在审理过程中,周公在地上画了一个圈,对农夫说:“你若能保证不再犯,就在这个圈里生活。”农夫感激不已,表示一定遵纪守法。此后,农夫果然改过自新,再也没有犯过任何错误。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法律并非冷酷无情,而是充满人性关怀。只要人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法律就会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四、悬梁刺股——苏武牧羊
苏武,西汉时期著名将领、外交家。他曾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SCIA 003-2021 陕西省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管理规程.pdf VIP
- NF5280M6_可靠性预计报告.pdf VIP
- 便道施工技术交底111.doc VIP
- 第四版(2025)国际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木工家具做法.docx VIP
- 人工智能赋能初中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研究.pdf VIP
- 专题09 三角函数拆角与恒等变形归类(原卷版)备考2025高考数学一轮知识清单.pdf VIP
- 小学课间活动中的趣味数学游戏设计与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3年华为HCIE数通(H12-891)认证培训考试题库大全-下(判断、填空、简答题).pdf VIP
- 外研版(三起)五年级下册英语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