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抗生素.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物化学抗生素

演讲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01

基本分类与特性

02

作用机制解析

03

药物研发流程

04

耐药性问题

05

临床应用规范

06

前沿研究方向

01

基本分类与特性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如青霉素G、青霉素V、甲氧西林等,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等特点,常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感染。

青霉素类抗生素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如头孢拉定、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效,且β-内酰胺酶稳定性较高。

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抗菌谱极广,对多种耐药菌具有强大抗菌活性,但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链霉素类抗生素

如链霉素、卡那霉素等,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但具有耳毒性和肾毒性等副作用。

01

庆大霉素类抗生素

如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抗菌谱较广,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均有效,但肾毒性和耳毒性较大。

02

大观霉素类抗生素

如大观霉素等,主要用于治疗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感染,但不适用于儿童,且易产生耐药性。

0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类抗生素

如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但易引起胃肠道反应和肝毒性。

酮内酯类抗生素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如泰利霉素等,抗菌谱广,对耐药菌也具有一定活性,但临床应用较少,需关注其不良反应。

如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主要用于治疗厌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但可引起伪膜性肠炎等不良反应。

1

2

3

02

作用机制解析

细胞壁合成抑制

青霉素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从而达到杀菌效果。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青霉素类抗生素类似,也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

头孢菌素类

万古霉素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破裂,从而发挥强大的杀菌作用。

万古霉素类

蛋白质合成阻断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过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无法合成必要的蛋白质,从而达到杀菌效果。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氯霉素类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某个环节,使细菌无法合成完整的蛋白质,从而产生抗菌作用。

氯霉素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核糖体的功能,阻止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达到抗菌效果。

喹诺酮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DNA的合成,使细菌无法正常复制和繁殖,从而达到杀菌效果。

核酸代谢干扰

喹诺酮类

磺胺类抗生素通过干扰细菌叶酸的合成,进而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磺胺类

利福霉素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RNA的合成,使细菌无法合成必要的酶和蛋白质,从而达到抗菌效果。

利福霉素类

03

药物研发流程

先导化合物筛选

广泛筛选

通过高通量筛选等技术,从大量化合物中筛选出具有初步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01

活性测定

对筛选出的先导化合物进行活性测定,确定其具有抗菌、抗寄生虫等特定生物活性。

02

毒性评估

对先导化合物进行毒性评估,确保其对人体细胞或动物模型无明显毒性。

03

结构优化策略

在保持先导化合物基本骨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结构修饰,以提高活性、降低毒性。

结构修饰

通过构效关系研究,探讨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为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构效关系研究

根据先导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设计并合成一系列类似物,以进一步优化药物性能。

类似物合成

临床前药效验证

安全性评价

对药物的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价,包括急性毒性、长期毒性、遗传毒性等方面的研究。

03

在动物模型上验证药物的体内药效,包括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等方面的研究。

02

体内药效试验

体外药效试验

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验证药物的抗菌、抗寄生虫等活性,并评估其药效强度。

01

04

耐药性问题

耐药基因传播机制

耐药基因可以通过质粒在细菌之间传递,从而实现耐药性的扩散。

质粒介导传播

转座子介导传播

转化作用

耐药基因可以嵌入到转座子中,通过转座作用在细菌基因组中移动。

耐药基因可以通过细菌间的DNA交换,如转化作用,将耐药基因传递给其他细菌。

酶介导失活途径

酶破坏抗生素结构

细菌可以产生一些酶,这些酶能够破坏抗生素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01

酶修饰抗生素靶标

一些酶可以通过修饰抗生素作用的靶标,使其与抗生素结合的能力降低。

02

酶促进药物排出

有些酶可以促进细菌将抗生素从细胞内排出,从而降低抗生素的浓度。

03

通过改变抗生素的化学结构,使其能够绕过细菌的耐药机制,继续发挥杀菌作用。

研发新型抗生素

通过抑制耐药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菌产生耐药蛋白,从而恢复抗生素的敏感性。

抑制耐药基因表达

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增加细菌耐药性的难度。

联合用药

靶标修饰应对方案

05

临床应用规范

适应症匹配原则

个体差异考虑

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肝

文档评论(0)

ygl187464588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