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一记因果关系中因的要求刑法上“因”必须是危害行为,并且危害行为对法益制造了危险(包括实害结果和危险状态)。(一)需要重申的是:若行为没有对法益制造危险则不构成犯罪,也即前文所诉只有犯罪故意,没有法益侵害事实不构成犯罪。(二)危险行为制造出法律规定不允许的危险才有可能构成犯罪,若制造出法律允许的危险,即使对法益制造了危险,也不属于危害行为(不是绝对的)。这主要用来分析过失犯罪中行为人有没有违反注意义务。注意义务:行为人有结果遇见义务和结果避免义务。举例:两车正常行驶,前车突然扔出石块,砸中后车司机头部,导致后车失控撞死路人。分析:后车无法预见前车会丢石块(正常人都不会丢),后车司机被砸中头部,丧失了结果避免能力,无法避免货车失控。结论:后车司机没有违反注意义务。撞死路人的结果不由后车司机负责,由前车司机负责。第二记因果关系中对于果的要求(一)其一是这里的“果”只指实害结果,不含危险状态。(其二是要求是实际产生的结果,不是假设、预想的结果)。举例:小花想要毒死阿花,在阿花水瓶中投放了毒药(达到致死量),阿花还没来得及喝(或喝了还没产生效果)就被小华用刀捅死。此时小花不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而是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小华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有的人可能会想小花没有制造出现实危害应该不构成犯罪,这是错误认识,因为小花虽然没有制造出现实危害,但是已经给阿花制造了危险,即已经侵害了阿花的生命权(法益)。侵害法益包括产生实害结果和制造危险,不冲突)。此例中小花毒死阿花便是假设的结果,假设的结果刑法上不采用。(二)重叠的因果关系和双重的因果关系(择一的因果关系)1、重叠的因果关系?定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行为,单独都不足以导致构成要件结果的发生,但结合在一起(重叠、累积)共同作用时,导致了该结果的发生。单独不足性:每个行为单独作用时,都无法引起结果(缺少关键因素、剂量不足、力量不够等)。结合充分性:所有行为同时存在并共同作用时,才产生了导致结果发生的完整原因。必要条件:移除其中任何一个行为,结果就不会发生(符合“若无则不”的条件关系)。举例:甲和乙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分别向丙的咖啡里投入不足以致死的毒药(假设致死量为20单位)。甲投了11单位,乙投了9单位。单独看,甲或乙投的毒都不足以杀死丙。但两者叠加便可导致丙中毒死亡。如果没有甲的投毒丙不会死;如果没有乙的投毒丙也不会死。甲和乙的行为共同重叠、累积导致了死亡结果。法律后果:在重叠因果关系中,所有行为与结果之间都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每个行为人都需要为最终的既遂结果负责(例如,甲和乙都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因为他们各自的行为都是结果发生的必要条件,且共同导致了结果。2、双重的因果关系/择一的因果关系定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行为,单独都足以导致构成要件结果的发生,并且这些行为同时或在极短时间内作用于同一对象,最终结果发生了,但无法确定具体是哪一个行为实际导致了结果(或者结果是由其中一个行为单独导致,或者是它们共同导致的)。单独充分性:每个行为单独作用时,都完全有能力独立引起结果(都是致命一击)。同时性/难分性:行为在时间上非常接近,作用于同一对象,导致无法查明结果究竟由哪一个具体行为引起(或者是否由它们共同引起)。非必要条件(在事实层面):即使移除其中一个行为,结果仍然会发生(因为其他行为足以导致)。这是与重叠因果关系最根本的区别。例如,没有A,B也能导致结果;没有B,A也能导致结果。举例:甲和乙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同时(或几乎同时)向丙开枪射击。两颗子弹都击中了丙的致命部位(如心脏)。丙当场死亡。法医鉴定证明,甲射出的子弹和乙射出的子弹都足以单独立即致命。无法确定丙的死亡是由甲的那一枪造成的,还是由乙的那一枪造成的,还是两枪共同造成的(但即使只有一枪也必死)。法律后果(存在理论争议):传统的“条件说”(“若无则不”规则)在这里会遇到障碍:如果没有甲的行为(开枪),结果(死亡)仍然会发生(因为有乙的行为);反之亦然。按照严格的“若无则不”规则,会得出甲和乙的行为都不是死亡结果的必要条件,从而否定因果关系。这显然不合理。?合法则的条件说/客观归责:现代主流观点(如德国的客观归责理论)认为,虽然适用严格的“若无则不”公式在此失效,但每个行为都创设了法所不容许的风险,并且该风险在结果中得以实现。死亡结果的发生没有超出每个行为所创设的风险范围。因此,应当肯定每个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修正的条件说/聚合理论:认为在此情况下,两个行为应被视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当多个充分条件同时存在时,它们共同构成了结果发生的背景条件,任何一个都不应被排除。?实务倾向:在司法实践中,通常也认为所有行为人都应对既遂结果负责(例如,甲和乙都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理由在于,每个行为都独立地具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