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是一大类与神经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的皮肤疾病,其发病、病情变化往往受神经功能状态的影响。以下是对这类疾病的详细介绍:

常见类型及表现

-瘙痒症:临床上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瘙痒常为阵发性,尤以夜间为重,搔抓后可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等继发性损害。可分为全身性瘙痒症和局限性瘙痒症,前者常见于老年人,与皮肤干燥、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等)、药物副作用等有关;后者多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如肛周、阴囊、女阴等部位。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常见的以阵发性剧痒和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皮肤苔藓样变,即皮肤增厚、纹理加深、皮嵴隆起,形成许多菱形或多角形的丘疹,融合成片,表面干燥、粗糙,覆有少量鳞屑。好发于颈部、肘部、骶尾部、眼睑、四肢伸侧等部位。

-人工性皮炎:患者常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机械性或化学性手段(如搔抓、摩擦、针刺、涂抹腐蚀性药物等)损伤自身皮肤,从而导致各种形态的皮肤损害。皮损可表现为红斑、水疱、溃疡、结痂、瘢痕等,形态多样且不规则,与患者的损伤方式有关。由于反复损伤,皮损常经久不愈,且患者往往否认自己的行为导致皮损,可能会编造各种理由解释皮肤损伤的原因。

发病机制

-神经因素: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如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可导致皮肤感觉神经功能出现异常,引起瘙痒等症状。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因素,可使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引发或加重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内分泌及代谢因素: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糖尿病等)以及代谢异常(如肝脏疾病导致的胆汁淤积等),可能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增加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的发病风险。

-免疫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相互作用,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例如,神经性皮炎患者皮损处的免疫细胞活性可能增强,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导致皮肤炎症反应和苔藓样变。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寻找并去除可能的诱发因素,如避免局部刺激(搔抓、摩擦、热水烫洗等),保持皮肤清洁、湿润,调整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根据皮损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如瘙痒症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软膏等;神经性皮炎可外用强效糖皮质激素软膏、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等;对于有皮肤破损、感染的患者,需使用抗生素软膏预防或控制感染。

-口服药物: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可缓解瘙痒症状;对于病情严重、瘙痒剧烈且伴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可酌情使用镇静催眠药(如地西泮)、抗焦虑抑郁药(如谷维素、多虑平)等。

-物理治疗:如紫外线照射、淀粉浴、矿泉浴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瘙痒症状,促进皮损愈合,适用于部分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患者。

文档评论(0)

152****02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