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广西北部湾区域,有这样一个民族,他们依海而居,善良淳朴,能歌善舞,富有浓郁的海洋文化气息,

这个族群便是广西独有的少数民族―――京族。京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自迁徙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

市江平镇巫头岛、山心岛、氵万尾岛(现今被称为“京族三岛”)至今,受汉族多元文化的影响,其民族

文化便一直在秉承与借鉴中发展,以形成较为完整的传承、发展机制,在此过程中,以民族为共同体,

其内部成员在汲取与接受多元文化的同时,便彰显出民族文化习得与传播的过程,这个过程传播中介者

可以指个人,也可指家庭或族群,需依附于特定的载体发挥其作用,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

等,以民族音乐学的视角概而言之,即一种传承场域,例如京族哈亭、文化广场、民族节庆等。传承场

域作为一种传播载体,它的形成涵盖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等交互性的选择。众所周知,人是一

切创造性、再生性物体的主宰者,民族文化的产生自然也不例外,这就突显了寻觅族群文化本源的重要

性。追溯历史,了解京族源流的发展脉络,笔者认识到,京族作为中国与越南的同源民族,曾多次涉海

迁徙至中国,其中三次迁徙流传较广。其一,据氵万尾哈亭旧祭文记载“洪顺三年,贯在涂山,飘流福

安,立居乡邑”,据《京族史歌》②记载“年号洪顺三年间,先祖漂流到福安”,都讲述京族在洪顺三年(

越南年号,公元1511年)从越南涂山(今越南海防市附近)迁徙福安(今氵万尾)、巫头、山心地区

,距今已有500余年,以苏、阮、黄氏居多;其二,据《京族海洋文化》记载,红坎村与潭吉村的祖先

由越南先安、永安等地流浪至北部湾畔,并在两地驻留生存,大约于1610年前迁居此地,距今已有400

余年,其中红坎村有阮、潘、范、刘、吴、陈、李等姓,潭吉村阮、裴、黎、陈、曾等姓,距今已繁衍

了八代;其三,据京族文化持有者苏维芳老师口述,恒望、米漏、竹山的京族祖先由越南清化、建安、

涂山等地先迁徙到江平班埃村,因不适,又迁徙至此地,距今已有170年的历史,有黎、阮、陶、裴、

陈等姓氏。

三支迁徙路线,因迁徙时间、迁出、迁入地及族群的不同,在传承场域的发展过程中,各地的文化积淀

难免迥异。就海洋文化而言,迁徙于氵万尾、山心、巫头的一支,其哈亭、吃亭等文化传承场域的建立

,以及京族字喃、民歌、独弦琴的承袭与发展,较好的保留了京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此外在宗教信仰方

面,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呈现佛道共济的局面(祭祀仪式上经文道佛相杂,京族法师多重信仰,即信奉

诸神又信奉他们的祖先),由此形成了京族三岛民族文化的格局特色。后迁入的两支群体较于早期族人

则不同,红坎、潭吉两地在文化艺术上如同氵万尾、山心、巫头等地建哈亭、过哈节、唱哈歌,但信仰

方面有所不同,如红坎村将100多棵大松树当作神灵来祭祀;潭吉有属于自己的城隍庙,供奉城隍公公

;恒望、米漏、竹山更有特点,因迁入之前受原来越南当时法国殖民时期思想的影响,只信奉天主教,

不办祭祀活动,不信奉他神,只诵天主教经文。以上三次迁入族群文化的不同表现,足以证明传承主体

―――人的重要性。纵观各迁入群体发展现状,各岛目前大体上继承了早迁于此的先祖们世袭相传的文

化,同时在发展中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不断的吸收、交融、发展。鉴于氵万尾岛京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更

具有本源性特色,是局内外学者研究京族音乐文化的重要聚集地,同时该地域具蕴含着丰富的音乐文化

及多样的传承途径,由此在本文中,笔者将氵万尾京族作为主体对象(以下简称京族),以研究其音乐

文化的传承模式。一、京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场域

场域理论起源于19世纪中叶,最早于1975年由法国学者皮埃尔•布迪厄在其著作《科学场域的特殊性》

提出,他认为:“整个社会空间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场域,每一个独立的场域都是由社会成员按照特定的

逻辑要求共同创设而成的,是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具有作用生成和停止的边界。”从皮埃尔•

布迪厄场域理论中可以看出,场域是由社会成员依据具体的逻辑关系而形成的统一体,其形成受人、民

族、自然、文化等属性的影响,而赋予场域不同的功能(如:传承场域),并以不同边界形式出现,这

种形式可虚(如家庭式、歌唱式)可实(如节日式),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不同的传承场域以

不同的方式演绎着它的功能性和社会意义。在京族,其较为重要的传承场域当属仪式空间―――哈亭与

节庆―――哈节,其共同为京族音乐文化的发掘、传承、创新提供了保障,促进了京族音乐文化继承与

发展的过程。

(一)传承的仪式空间―――哈亭哈亭作为我国京族最富有代表性的民族建筑物,据相关资料记述,源

于京语语义“哈”意为“歌”

文档评论(0)

176****7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