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神经性皮炎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缓解症状、调节机体功能的目的。以下是其相关要点:
选穴原则
-局部选穴:选取病变局部的穴位,以疏通局部经络气血,减轻炎症反应。比如阿是穴(即皮损局部最痒、最不适之处),能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瘙痒症状。
-循经选穴:根据神经性皮炎所在部位,选取与之相关经络上的穴位。例如,病变部位在头面部,可选取阳明经、少阳经上的穴位;在四肢伸侧多与阳明经有关,屈侧常与太阴经、厥阴经相关。像曲池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合谷穴也属手阳明大肠经,可调节阳明经气血,常用于上肢及头面部的神经性皮炎。
-整体选穴:考虑患者整体的身体状况和脏腑功能,选取具有调节全身机能作用的穴位。例如血海穴,有养血活血、祛风止痒的功效,对于血虚风燥型的神经性皮炎有较好的调理作用;足三里穴,可调节脾胃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脾胃功能正常有助于气血生化,对改善患者整体体质有益。
常见穴位
-躯干部位:
-膈俞:为血之会穴,具有活血化瘀、养血润燥的作用,可改善皮肤局部的血液供应,减轻皮肤干燥、瘙痒等症状,常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疾病,包括神经性皮炎。
-肝俞: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神经性皮炎的发生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肝失疏泄可导致气血不畅,引发皮肤病变。针刺肝俞穴可调节肝脏功能,舒畅气机,对因情志因素诱发的神经性皮炎有一定疗效。
-脾俞: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充足,肌肤得以滋养。针刺脾俞可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生成,改善皮肤营养状态,适用于脾胃虚弱型的神经性皮炎患者。
-四肢部位:
-曲池:具有疏风清热、调和气血的功效。它是治疗皮肤病的常用穴位,能调节上肢及头面部的气血运行,减轻局部炎症和瘙痒,对于神经性皮炎发生在头面、上肢者效果较好。
-合谷: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通过刺激合谷穴,可调节面部及手部的气血,改善局部皮肤症状,并且还能增强机体的抗邪能力,辅助治疗神经性皮炎。
-血海:“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血海穴擅长养血活血、凉血祛风,是治疗各种风证和血证的重要穴位。对于血虚风燥引起的神经性皮炎,血海穴能起到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的作用。
-三阴交:可健脾和胃、调补肝肾、养血活血。它能调节人体三阴经气血,对于女性患者因内分泌失调、肝肾不足等因素导致的神经性皮炎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针法操作
-一般采用毫针针刺,根据穴位的不同特点和病情的轻重,选择适当的针刺角度、深度和手法。
-针刺手法包括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等。实证多采用泻法,以清热泻火、疏风止痒;虚证多采用补法,以养血滋阴、扶正固本。例如,对于血热型的神经性皮炎,针刺曲池、合谷等穴位时可采用较强的泻法;而对于血虚风燥型的患者,针刺血海、三阴交等穴位时宜用补法。
-留针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期间可适当行针以增强针感。
治疗频率与疗程
-治疗频率通常为每周2-3次,具体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耐受情况进行调整。
-一个疗程一般为10-15次,每个疗程之间可适当休息2-3天。多数患者在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后,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但具体治疗效果和疗程长短因个体差异而异。
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时,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为这些情绪可能会诱发或加重病情。
-治疗期间要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搔抓、摩擦、热水烫洗等刺激,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同时,要保持皮肤清洁,选择温和的护肤品。
-饮食方面,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海鲜等发物,如辣椒、花椒、油炸食品、鱼虾等,以免加重体内湿热之象,影响治疗效果。建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若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出现晕针、滞针、弯针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妥善处理。
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有一定疗效,但通常需要配合其他疗法,如中药内服、外用药物等,综合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同时,治疗期间患者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做好日常护理和调摄,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