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急救知识核心要点与实践指南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心肺复苏技术规范
01
急救基础认知
03
创伤应急处置
04
常见急症应对策略
05
特殊场景急救技能
06
急救体系与社会普及
01
急救基础认知
急救定义与基本原则
急救定义
急救程序
急救基本原则
急救是指在突发状况下,为了保全患者生命、减轻痛苦和损伤而进行的初步医疗处理。
快速、有效、安全。尽可能在救援人员到达前进行初步处理,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判断患者意识、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并采取相应措施;拨打急救电话,报告患者情况;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操作。
急救法律保护与责任边界
急救行为在法律上受到保护,施救者享有一定的法律豁免权。
急救法律地位
施救者应在自身能力范围内进行急救,不得超出能力范围造成患者二次伤害。
急救责任边界
施救者应尽可能记录急救过程,以便后续法律纠纷时作为证据。
急救行为记录
急救前环境安全评估
在进行急救前,首先要评估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包括是否有火源、电线、危险物品等。
环境安全评估
患者安全评估
急救物品准备
判断患者所处位置是否安全,如是否处于交通要道、是否有可能发生坍塌等。
检查急救箱、药品、器械等是否齐全,并确保其处于可用状态。同时,根据现场情况准备必要的急救物品,如止血带、绷带、夹板等。
02
心肺复苏技术规范
确认患者状态
胸外按压
人工呼吸
清理口腔异物
呼叫紧急救援
CPR操作步骤分解
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呼吸是否正常,确认需要实施CPR。
拨打急救电话,说明患者情况和所在位置,请求专业救援。
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取出假牙、呕吐物等,保持呼吸道畅通。
双手重叠放在患者胸骨下半部,用身体重量进行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
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持续进行直至专业救援到达。
成人/儿童/婴儿差异化处理
婴儿
对于婴儿,应使用两个手指进行胸外按压,避免损伤心脏和肺部,同时保持呼吸道畅通。
03
针对儿童身体特点,按压深度应适当减少,约为成人的一半,同时避免用力过猛。
02
儿童
成人
使用标准CPR操作步骤,注意力度和频率的掌控,避免过度损伤。
01
按照AED的语音提示或操作指南,正确开启设备并进行自检。
正确开启AED
AED会自动分析患者心律,判断是否需要除颤,此时应停止胸外按压。
将AED的电极片贴在患者裸露的胸部,确保电极片与皮肤紧密接触。
01
03
02
AED设备联动使用要点
如AED指示需要除颤,应确保所有人离开患者,按下除颤按钮,进行除颤操作。
除颤后,应立即继续进行CPR操作,直至专业救援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
04
05
正确开启AED
正确开启AED
正确开启AED
正确开启AED
03
创伤应急处置
止血加压与包扎技巧
止血方法
指压法、加压包扎法、止血带法、填塞法等,根据出血情况选择合适方法。
02
04
03
01
加压包扎操作要点
敷料覆盖伤口后,用绷带或布条加压包扎,松紧适宜,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包扎原则
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加压止血、固定敷料、减轻疼痛。
注意事项
避免用铁丝、电线等代替止血带,以免勒伤皮肤;不要将止血带直接缠在皮肤上,应先用敷料垫好。
骨折固定与搬运禁忌
骨折固定原则
骨折固定方法
搬运禁忌
注意事项
固定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避免骨折端移动造成二次损伤。
可用夹板、绷带、木棍等物品进行固定,注意固定时要绑紧,避免松动。
避免随意搬动骨折部位,以免加重损伤;禁止用软担架抬运,应用硬板担架或木板等抬运。
如伴有颈椎骨折,应保持头部稳定,避免晃动;如伴有肋骨骨折,应保护肺部,避免呼吸困难。
烧伤烫伤紧急处理方案
初步处理
烧伤深度判断
创面处理
注意事项
迅速脱离热源,用冷水冲洗或浸泡受伤部位,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疼痛。
用干净纱布或毛巾覆盖创面,避免污染;如有水泡,不要弄破,以免感染。
根据烧伤深度分为一度、二度、三度,一度烧伤可自愈,二度和三度烧伤需送医院治疗。
不要涂抹牙膏、酱油等物品,以免影响医生判断;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创面,以免感染。
04
常见急症应对策略
气道异物梗阻解除法
腹部冲击法
用于意识清醒的患者,通过腹部快速冲击产生气流,迫使异物从气道排出。
胸部冲击法
适用于孕妇或肥胖患者,通过胸部快速冲击产生气流,迫使异物从气道排出。
海姆立克急救法
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环抱患者腰部,握拳放于患者腹部中线位置,向上、向内快速挤压,产生气流迫使异物排出。
休克症状识别
将患者平躺或头低脚高姿势,以增加脑部血液供应;若伴有呼吸困难,则需保持半卧位或坐位,以利于呼吸。
休克体位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和呕吐物。
包括精神紧张、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等,若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休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