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教学课件22张.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这是一幅劳动的画面。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改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财富。劳动是个宝,人生不可少。从古至今,我们人类一直在辛勤的劳动着。我们的祖先怎样劳动的呢?我们来学习一首西周时代的诗歌,感受劳动之美。;芣苢

《诗经·周南》

;学习内容;一、关于《诗经》;“赋”“比”“兴”和“风”“雅”“颂”被合称为“《诗经》六义”。?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直接铺叙陈述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物作铺垫,往往用于开头,如《信天游》中“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二、背景;西周取代殷商,政治、经济制度发生巨大变革,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的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

“周南”指周王城以南的地方,也就是西周王城镐京及东周王城洛邑以南,直至江汉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地。该地的歌谣中正平和,历来被认为是“正风”的典范,故作为《诗经》的首章。《芣苢》是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

;三、解题:芣苢

;四、检测生字词;①芣苢(fúyǐ):植物名称,即车前子,种子和草可作药用。

②薄言:发语词,没有实义。

③有:采得

④掇(duō):拾取。

⑤捋(luō):用手掌成把地脱取东西。

⑥袺(jié):用手提着衣襟兜东西。

⑦襭(xié):把衣襟别在腰间兜东西

;五、朗诵这首诗歌要注意:⑴把握好节奏⑵注意轻重音:助词适当轻读,动词适当重读。⑶读出劳动的欢欣,心情的的热情。

;六、鉴赏诗歌;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2、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本文用的是“赋”;3、本诗在语言和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内容小结;主旨归纳

文档评论(0)

158****20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