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分公司校园招聘二面环节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2025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分公司校园招聘二面环节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分公司校园招聘二面环节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共35题)

1、下列文言句式中,为定语后置的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A项,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意思是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属于宾语前置,疑问代词“谁”作宾语,正常语序应为“吾与谁归”,排除;

B项,出自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传》,意思是计划还没定下来,寻求可以通报秦国的人,但没能找到这样的人,是定语后置句,“可使报秦”是定语,正常语序为“求可报秦者人”,当选;

C项,出自苏轼的《石钟山记》,是宾语前置句,欺”是动词,而“余”是代词,在句子中作“欺”的宾语,正确的语序是“古之人不欺余也”意思是古人没有骗我。排除;

D项,出自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是倒装句,正常语序为“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安在”,意思是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排除。

故本题选B。

【文段出处】《岳阳楼记》、《廉颇蔺相如传》、《石钟山记》、《魏公子列传》

?

2、????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一起到一个名叫旗亭的酒楼买酒畅饮,忽然酒店中来了十几个貌美的梨园女艺人,于是,这三位诗人私下约定:“我们三人谁的诗被这艺人唱得最多就算优胜。”过了一会儿,一个歌女唱“寒雨连江夜入吴,________”。王昌龄在墙上画一道,不久高适也在墙上画了一道。又过了一会儿,就只有王之涣的诗没有被演唱了,他就说:“刚才演唱的都是诗意的乐官罢了。”他指着歌女中最漂亮的一位说:“这个歌女所唱的如果不是我的诗,我就永远不敢和你们争高下了。如果是我的诗,你们则要拜我为师。”于是,他们边说边笑地等着。一会儿,那个女子开始唱了,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于是,王之涣便得意地对其他两位诗人开玩笑说:“我没有胡说吧,还不快来拜我为师。”

????本短文取自成语典故《旗亭画壁》,根据原文翻译整理而成。

(1)、文中横线上可以填入的诗句是(?)。

??A:津门停舟无人渡

??B:孤云送客青山无

??C:平明送客楚山孤

??D:衡阳归雁几封书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C项正确,这首诗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故本题选C。

?

(2)、上文说的故事可以用()来概括。

??A:旗亭赛事

??B:旗亭画壁

??C:旗亭斗文

??D:旗亭吟诗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B项正确,王昌龄他们私下互相约定说:“我们这些人都享有诗名,到底谁好谁差,我们无法定高下,今天就看各歌女所唱的诗,被谱作歌词多的就算优胜。”昌龄在墙上画一道,不久高适也在墙上画了一道。故而“旗亭画壁”更切合。

故本题选B。

?

3、下列选项中,有歧义的一项是(??)。

??A:读完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B:我虽然细心体贴,但怎么可能猜得到你的心思

??C:她求职又失败了,心里肯定不好受

??D:你到学校办公室去汇报领导,这里有一部分老师和学生?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D项,“部分老师和学生”可以指“部分老师和部分学生”或者“部分老师和全部学生”,所以存在歧义,当选;

A、B、C项,句意明确,无歧义,排除。

故本题选D。

?

4、近十多年来,我国学术界的剽窃丑闻屡见报道,其中有无名博士,也有知名教授,人数之多前所未有。闲来读史,发现我国古代剽窃的故事亦复不少,但剽窃者的胆量、手法似乎皆逊于今人,稍加考察,适可见剽窃一事始于何时,今昔对比,亦可知道德风尚之变迁,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以古鉴今,不无启发。

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讲述的内容是()。

??A:对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剽窃丑闻的分析

??B:对剽窃行为进行批判,鼓励人们创新

??C:介绍各界人士对剽窃的态度

??D:探究我国古代剽窃现象始于何时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由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接语选择题,重点关注文段尾句。根据尾句“以古鉴今,不无启发”可知,尾句意在通过古代相关事例,为分析现代的剽窃现象提供一些启示,故接下来的内容应该围绕“古代剽窃”现象展开论述,对应?D?项。?

A项,文段开篇背景引入部分已论述“学术界剽窃丑闻”,后文不需再讲述,排除;?

B项,“鼓励人们创新”与尾句话题不一致,与尾句的“以古鉴今”无法构成承接关系,排除;?

C项,“各界人士的态度”与尾句话题不一致,排除。?

故本题选D。?

【文段出处】《古代剽窃琐谈》

?

5、时间最不偏私,每天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最偏私的,每天给任

文档评论(0)

道星文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业机构诚挚服务,助您成功,护您远航!

认证主体成都梦创道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14MACQ3KQGX6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