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标准化操作流程.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ICC标准化操作流程

汇报人:XXX

2025-X-X

目录

1.PICC置管前准备

2.PICC置管过程

3.PICC置管后护理

4.PICC拔管操作

5.PICC护理记录

6.PICC健康教育

7.PICC护理质量控制

01

PICC置管前准备

患者评估

病情评估

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诊断、治疗情况、疾病进展等,了解患者对PICC的需求和预期。例如,对于肿瘤患者,需评估其化疗方案、预期化疗周期等信息。

血管条件

评估患者上肢血管条件,包括血管长度、直径、弹性等,选择合适的PICC导管类型和穿刺点。通常,PICC导管长度需大于患者上臂长度,以确保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

过敏史

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药物、消毒剂等过敏史,以及既往PICC置管过程中的过敏反应情况,以便在操作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患者安全。例如,患者若对碘伏过敏,则需选择其他消毒剂。

设备准备

PICC导管

根据患者病情和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PICC导管,如长度一般为45-60cm,根据患者身高和血管位置可能有所调整。导管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凝血性。

穿刺包

准备无菌穿刺包,包含一次性使用物品,如无菌手套、注射器、头皮针、皮肤消毒剂、无菌棉球等。穿刺包应保持无菌状态,确保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条件。

敷料和胶带

备好PICC导管固定敷料,如透明敷贴、无菌纱布等,用于导管固定和保护穿刺点。此外,还需准备皮肤保护膜和透气胶带,用于敷料固定,减少皮肤刺激。

环境准备

操作空间

确保操作区域宽敞,避免患者和操作者移动受限。空间大小至少为2平方米,以便于操作者和助手进行PICC置管操作。

无菌条件

操作室需保持清洁、干燥,温度控制在18-22℃,相对湿度在40%-60%之间,以减少细菌生长。操作前应进行紫外线消毒,确保环境无菌。

照明与设备

操作区域应有良好的照明条件,使用可调节的手术无影灯,保证手术视野清晰。同时,配备心电监护仪、吸引器等基本医疗设备,以便在操作过程中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02

PICC置管过程

患者体位

正确体位

患者取半坐位或坐位,上肢外展90-120度,肘部屈曲约45度,有利于PICC导管的穿刺和固定。体位应舒适,避免患者疲劳。

头部位置

头部稍后仰,有助于扩张颈部软组织,减少穿刺难度。同时,保持头部稳定,避免在穿刺过程中头部移动,影响操作。

下肢姿势

下肢自然下垂,放松,避免用力夹紧床面,以免影响穿刺操作。患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安静,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皮肤消毒

消毒剂选择

选择合适的皮肤消毒剂,如碘伏或酒精,确保消毒效果。碘伏的浓度一般为2%,酒精浓度为70%-75%。

消毒范围

消毒范围应大于穿刺点周围10cm,包括穿刺点周围皮肤、手指、手臂等,确保消毒区域全面覆盖。

消毒方法

以穿刺点为中心,从中心向外螺旋式消毒,每个方向消毒3遍,直至消毒剂干燥。消毒时间一般需2-3分钟,确保消毒彻底。

穿刺

穿刺步骤

在透视或超声引导下,沿血管方向缓慢进针,直至导管尖端到达预定位置。穿刺过程中保持针头与皮肤成20-30度角,避免损伤血管壁。

导管推送

拔出穿刺针,沿导管将PICC导管缓慢推送至预定位置。推送过程中注意观察导管是否顺利进入血管,避免打折或扭曲。导管尖端通常位于上腔静脉或右心房。

确认位置

通过X光片或超声确认导管尖端位置,确保导管位于上腔静脉。导管末端应在第5肋间胸骨旁或第6肋间腋中线附近。确认位置无误后,固定导管。

导管固定

敷料固定

使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点,确保敷料覆盖面积大于穿刺点周围10cm。使用透气胶带固定敷料,避免敷料移位或脱落。

导管固定

将PICC导管固定于患者上臂,固定位置应便于患者活动和导管维护。使用PICC固定夹或专用固定器,确保导管固定牢固,避免导管滑脱。

标签粘贴

在导管体外粘贴PICC标签,记录导管型号、置入日期、患者姓名等信息。标签应清晰可见,便于医护人员识别和记录。

03

PICC置管后护理

敷料更换

更换时机

敷料更换通常在置管后3-5天内,或在敷料潮湿、污染、松动时进行。避免频繁更换,以免刺激皮肤。

更换方法

在更换敷料前,洗手消毒,使用无菌操作技术。沿敷料边缘小心揭除,避免触及穿刺点。新的敷料覆盖面积应大于穿刺点周围10cm。

观察记录

更换敷料时,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感染等并发症。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并详细记录观察结果和处置措施。

导管维护

冲洗频率

PICC导管每周至少冲洗2-3次,以防止导管堵塞。每次冲洗使用20-30ml生理盐水,确保导管内无残留物。

穿刺点护理

每日观察穿刺点皮肤情况,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如有红肿、疼痛等异常,及时处理,必要时更换敷料。

定期评估

定期评估PICC导管的功能和患者状况,如导管通畅、无感染等。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护理措施,确保P

文档评论(0)

1636091513dfe9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