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国家治理—西汉与东汉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第5讲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国家治理—西汉与东汉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阶段一先秦至秦汉: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一、课标解读;二、高考考情分析;二、高考考情分析;;秦汉时期阶段特征;大一统;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2、汉初统治:;王国:

42郡;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即

汉高祖。

2.汉初政策:

;(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

A.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 B.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

C.为尊崇儒术提供依据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四、基础知识;;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其他方法:任用布衣丞相,降低丞相威信

频繁更换宰相,减短任职时间;推恩令: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的庶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基本上解决了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加强。;(2022广东.2)“奉朝请”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上

A.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B.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

C.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D.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1)含义:汉武帝把全国分成了13个州部,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专职监察地方。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

;2、察举制;1.(2022·江苏高考·2)汉初,朝廷让功臣和他们的子弟们占据要津,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之文吏,把“能书会计”和“颇知律令”规定为文吏的基本技能。由此可知,汉初()

A.选官重视品德才能B.将儒学作为主导思想

C.注重任用专业???员D.皇权与士族相互依赖;;西汉的屯田,是巩固新拓疆土的重要措施之一。屯田卒本身,也是边塞防御的手段之一,同时屯田区又为徙民、设县做好了基础准备。……西方的屯田卒,不仅从事农业生产,而且在有战事时参加战争。他们在西域且耕且战,对确立汉朝在西域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刘永强《两汉西域经济研究》;;【深化拓展】“汉承秦制,有所损益”;1.(2022·海南高考·2)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简文中有“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的记录。这反映了()

A.亭传邮驿是古代官方的交通机构B.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C.边疆稳定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成果D.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知识拓展6】均输平准与算缗告缗;四大发明;;;1.(2020·山东高考·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B.强化了经济控制

C.开通了丝路贸易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3.(2023·全国高考甲卷·25)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布局产生影响。图3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兼并程度B.经济发展水平C.人口自然增长D.移民流入数量;领域;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继承:汉代新儒学继承了先秦儒学的“仁政”“民本”“礼”等思想。

2.发展

来源不同: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了阴阳家、道家以及法家思想

天人观不同:传统儒学对鬼神持怀疑态度,主张敬而远之;新儒学持肯定态度,提出“天人感应”学说

伦理道德:孔孟儒学强调“教化”“个人思想修养”;而汉代儒学把儒家的伦理道德发展概括为“三纲五常”(强化了伦理道德);逐渐官方化,是统治者进行统治的思想工具。

政治主张不同:传统的“仁政”建立在民本思想上;而新儒学“仁政”建立在“天人感应”学说上,认为“君权神授”更加强调“君本”思想;并以天来限制君主的权力过度膨胀。又增加了“大一统、中央集权”思想,这些都符合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地位不同:传统儒学在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