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B13∕T 1763-2013 白毛树皮象防治技术规程.docxVIP

(高清版)DB13∕T 1763-2013 白毛树皮象防治技术规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020B16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1763—2013

白毛树皮象防治技术规程

2013-09–05发布2013-09-30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13/T1763—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河北省林业厅森防站。

本标准起草人:毕华明、屈金亮、王春风、周建波、国志峰、杨晓琴、赵立群、张丽华、程立忠、侯紫慧、刘晓兰、杜兴兰、薄学文、于贵朋、丁晓东、刘彦文、聂洪飞、马瑞先、赵兴强、刘桂红、胡桂华

DB13/T1763—2013

1

白毛树皮象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毛树皮象(HylobiusalbosparsusBoheman)的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白毛树皮象发生区的防治。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白毛树皮象

白毛树皮象(HylobiusalbosparsusBoheman),属鞘翅目,象虫科,树皮象亚科,树皮象属。2.2

防治指标

为了控制害虫种群数量达到寄主受害允许水平而需要采取防治措施时的虫口密度。

3白毛树皮象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活史及寄主种类

3.1.1成虫

体长11mm~15mm,长椭圆形,体深褐色。头部背面布满不规则的、大小不等的圆形刻点。喙长而粗,略弯;前胸背板宽略大于长,散布深坑,中间两侧各有一大窝;鞘翅深棕色,较前胸宽,上有近长方形的成虚线排列的刻点和金黄色鳞片花纹,形成3条不规则的横带。雌虫腹部背面7节,第1腹节腹面微凸;雄虫腹部背面8节,第1腹节腹面不凸。

3.1.2卵

长椭圆形,长约1.5mm,宽约0.8mm。白色微黄、透明。

3.1.3幼虫

老熟时体长13mm~22mm。体白色或黄白色,无足,微弯。头部橙黄色或者栗红色,头宽3.3mm。上颚具深褐色2齿。额及头顶上部有一条黑色纵线。

3.1.4蛹

体长约18mm,黄白色。额上有一对乳头状突起,两侧有大刺,头管具4对刺,前胸背板前缘及后缘各具2对刺,中部有2对刺,侧缘各有3刺,腹部背板具刺状突起,尤以第5至第7节最为发达。腹部末端具2枚细而长的突起。

3.2生物学特性

2

DB13/T1763—2013

在冀北地区,白毛树皮象2a发生1代,主要危害2a生以上的落叶松、云杉、樟子松、油松幼树干部和枝梢,皆伐迹地和发生过森林火灾的地方都是白毛树皮象的易发区。该虫以老熟幼虫在落叶松伐根的根爪部树皮内越冬、成虫在枯枝落叶层越冬。成虫与6月上旬开始上树危害,集中于落叶松更新地上取食和交尾,危害2a生以上的幼树,咬食树干中上部及枝梢的韧皮部作为补充营养。同时在6月上旬成虫寻找新鲜伐根产卵,将卵产在伐根皮层中。

卵产下后经2~3周孵化为幼虫,新孵化从产卵处沿伐根向下或沿侧根扩展取食,产生的粪便和木屑充塞虫道。幼虫约5龄,可沿主干取食深达30cm,沿侧根取食延伸超过40cm。到10月初,大部分幼虫已经老熟,在皮层、皮层与边材间或全部在边材内做椭圆形蛹室休眠,少数孵化较晚的幼虫越冬时尚未老熟,越冬后需再取食一段时间。

上年秋末已经老熟的休眠幼虫,经越冬阶段后,于6~7月化蛹。8月上旬开始羽化,大部分羽化为成虫后,要在蛹室中潜伏约10天后,寻找幼树取食危害。

该虫主要是白天危害,一般在上午9点以后开始扬飞取食危害,阳光充足、光照好、气温高该虫活动频繁危害重,阴雨天气温低危害次之。一年分春秋两季扬飞为主要危害期,春季为越冬成虫危害,秋季为新羽化成虫危害。在塞罕坝地区,秋季危害重于春季。

3.3白毛树皮象生活史见表1。

表1白毛树皮象生活史(冀北地区)

月份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至翌年4月

世代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第一年

(+)++

+++

++

●●●

●●-

---

---

-(-)(-)

(-)(-)(-)

第二年

(-)--

---

--

△△

△△+

+++

+++

++(+)

(+)(+)(+)

第三年

(同第一年)

(+)++

+++

++

●●●

●●-

---

---

-(-)(-)

(-)(-)(-)

注:●卵;-幼虫;△蛹;;+成虫;(-)越冬幼虫;(+)越冬成

文档评论(0)

x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学习资料,专业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