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感染后护理要点.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幼儿感染后护理要点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1

基础护理原则

02

症状观察与记录

03

用药安全管理

04

环境卫生控制

05

家庭隔离防护

06

医疗干预衔接

01

基础护理原则

体温监测与物理降温

定时测量体温,观察体温变化,及时发现异常。

体温监测

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额头贴退热贴等,降低体温。

物理降温

适当减少衣物,避免过度包裹,以利于散热。

衣物调整

水分与营养补充策略

营养补充

适量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提高幼儿抵抗力。

03

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避免刺激性食物。

02

饮食调理

增加水分摄入

鼓励幼儿多喝水,以补充体内水分。

01

睡眠质量保障措施

睡眠环境

保持室内安静、舒适、温度适宜,有利于幼儿休息。

01

睡眠姿势

指导幼儿采用舒适的睡眠姿势,避免俯卧或侧卧导致呼吸不畅。

02

规律作息

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03

02

症状观察与记录

常见症状识别方法

发热

呼吸道症状

消化道症状

皮肤和黏膜

监测体温,了解发热程度和持续时间,以及可能伴随的其他症状,如咳嗽、皮疹等。

观察是否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

注意是否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检查皮肤是否有皮疹、红斑、瘀斑,以及口腔、眼结膜等处的黏膜是否红肿、有分泌物。

体温达到39℃以上,且持续不退,可能预示严重感染。

持续高热

异常体征预警信号

呼吸急促、费力,或出现鼻翼扇动、口唇发绀等缺氧表现。

呼吸困难

嗜睡、昏迷、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可能提示感染已侵犯脑部。

意识障碍

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等休克表现,需立即就医。

循环衰竭

护理日志填写规范

及时处理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立即就医,确保护理安全。

03

记录时尽量保持客观,避免主观臆断和误导性信息。

02

客观反映

准确记录

记录幼儿出现的症状、体征及时间,以便医生了解病情进展。

01

03

用药安全管理

药物种类与禁忌确认

需确认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使用时需遵循医生指示。

抗生素使用

了解幼儿对哪些药物过敏,避免使用该类药物。

药物过敏

确认新药与已有药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避免药效减弱或产生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剂量计算与喂服技巧

剂量准确

根据幼儿体重和年龄计算药物剂量,避免剂量过大或过小。

01

喂服技巧

掌握正确的喂药方法,如用勺子、滴管等工具,确保药物顺利喂入。

02

喂药时机

选择适当的时间喂药,避免幼儿哭闹或抗拒时喂药。

03

用药后反应追踪

用药后需密切观察幼儿反应,注意是否出现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观察反应

及时处理

记录用药情况

出现不良反应时,需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处理。

记录幼儿用药情况,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用药时间等信息,以便后续查证。

04

环境卫生控制

居室通风消毒频率

定时开窗通风

每天至少开窗通风3次,每次至少30分钟,保持空气流通。

01

消毒措施

使用含氯或含溴的消毒剂清洁地面、墙壁等,每周至少消毒一次。

02

贴身物品清洁标准

及时更换、清洗、暴晒,保持干燥、清洁。

衣物、被褥

每天进行高温或紫外线消毒,确保干净卫生。

餐具、玩具

污染垃圾处理流程

01

专用垃圾桶

设置专用垃圾桶,并贴上明显标识,避免交叉感染。

02

垃圾密封处理

将垃圾装入密封袋或容器中,及时清理并妥善处理。

05

家庭隔离防护

家庭成员防护要求

佩戴口罩

勤洗手

保持距离

健康监测

家庭成员在接触患儿时应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接触患儿前后,以及处理患儿分泌物、呕吐物等污染物后,需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尽量与患儿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密切接触。

家庭成员需每天进行健康监测,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患儿活动区域划定

清洁消毒

对患儿活动区域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尤其是玩具、家具等患儿经常接触的物品。

03

确保患儿活动区域通风良好,以降低空气中病原体浓度。

02

通风良好

单独空间

为患儿安排单独的卧室和活动空间,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共用。

01

探访接触限制规则

患儿隔离期间,尽量不安排亲友探访,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禁止探访

如有必要探访,需提前与患儿家庭沟通,并采取严格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洗手等。

特殊情况探访

探访人员应避免与患儿密切接触,特别是不要亲吻、抱持等,以防交叉感染。

禁止接触传播

06

医疗干预衔接

复诊指征判断标准

发热持续时间

关注幼儿发热持续时间,若超过正常发热周期仍未退烧,需及时复诊。

01

症状变化

注意观察幼儿症状变化,如出现新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应及时复诊。

02

精神状态

若幼儿出现嗜睡、精神萎靡等异常精神状态,可能是病情严重的表现,需立即复诊。

03

紧急送医处理预案

若幼儿出现呼吸困

文档评论(0)

三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