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学问点一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1、主要存在形式
(1)游离态〔硫单质〕:主要存在于火山喷口四周或地壳的岩层里。(2)化合态〔硫化物、硫酸盐〕:主要存在于金属矿石中。
2、硫单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
俗名 色态
硫磺 淡黄色晶体
质地 溶解性
脆 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
2
(2)化学性质
学问点二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1、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毒性
密度
水溶性
无色 气体 刺激性气味
有毒
比空气的大
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由于SO中硫元素为+4价,属于中间价态,所以SO既有还
2 2
原性又有氧化性。
酸性氧化物—亚硫酸酸酐,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与水反响:SO+HO HSO〔亚硫酸〕
2 2 2 3
②与碱反响:SO +Ca(OH) =CaSO↓+HO;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SO
2(少量) 2 3 2 2 2
SO2(过量)+Ca(OH)2=Ca(HSO3)2
SO +2NaOH=NaSO+HO〔试验室用NaOH溶液来吸取SO尾气〕
2(少量) 2 3 2 2
③与盐反响:SO +2NaHCO=NaSO
+CO+HO (常用饱和NaHCO
除去CO中的SO)
2(少量)
3 2 3 2 2
3 2 2
【留意】酸性:盐酸>亚硫酸>碳酸,因此氯化钡溶液通入CO、SO时不发生反响。
2 2
弱氧化性
反响)
与HS反响生成S和HO,其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S=3S↓+2HO(归中
2 2 2 2 2
强复原性
①能使高锰酸钾褪色(除去CO中的SO)
2 2
②2SO+O 2SO(可逆反响) 工业制硫酸的其次步反响
2 2 3
③SO+X
+2H
O=2HX+HSO
〔X:Cl Br
I〕使其褪色
2 2 2
2 4 2
2 2 2
漂白性(加合型)
①原理:与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②特点:不稳定,久置或加热会恢复原色。
③不漂白酸碱指示剂
I漂白原理分类
类型 原理
漂白剂本身是强氧化剂,利用其氧化氧化型 性氧化有色物质而使之失去原有的
颜色
特点 举例
HClO、Ca(ClO)、NaO、
不行逆 2 2 2
HO等
2 2
漂白剂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的无
加合型 色物质,使有机色素失去原有的颜色 可逆 SO2使品红褪色
有些固体物质疏松、多孔、具有较大吸附型 的外表积,可以吸附有色物质而使之
失去原有的颜色
II SO和Cl漂白比较
2 2
局部吸附剂可重复使用
活性炭、胶体
〔3〕氯气和二氧化硫按1:1的比例通入品红溶液中,无现象:SO+Cl+2HO=2HCl+
2 2 2
HSO
2 4
3、二氧化硫的试验室制法
制取原理: NaSO+HSO===NaSO+HO+SO↑
2 3 2 4 2 4 2 2
二氧化硫使以下溶液产生不同现象的原理比照
反响物
石蕊试液
品红溶液
溴水 酸性KMnO溶液
4
Ca(OH)溶液
2
反响现象 变红
SO的性质 酸性
2
褪色漂白性
褪色复原性
褪色复原性
变浑浊酸性
4、鉴别SO
2
和CO
2
的方法
用品红溶液,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二氧化硫,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二氧化碳。(2)用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的是二氧化硫,无明显现象的是二氧化碳。
用溴水,使橙色褪去的是二氧化硫,无明显现象的是二氧化碳。
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二氧化硫,无明显现象的是二氧化碳。
用FeCl
3
溶液,使棕黄色颜色变浅的是二氧化硫,无明显现象的是二氧化碳。
(6)SO
2
和CO
2
都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者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为
设计意图 检验SO
2
除去SO
2
检验SO
2
是否除
检验CO
2
尽
选用试剂预期现象
品红溶液褪色
酸性KMnO溶液
4
褪色
品红溶液不褪色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用途:制硫酸、制漂白剂、消毒剂和防腐剂。
6、二氧化硫的污染
SO是污染大气的主要物质之一。
2
SO 的来源①化石燃料的燃烧〔主要来源〕 ②含硫金属矿石的冶炼 ③硫酸
2
工厂的废气
酸雨〔PH5.6)的形成
酸雨的危害
①酸化湖泊,危害水生生物。
②酸化土壤、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农作物生长。
③腐蚀建筑物。
防治措施
①从根本上防治酸雨—开发、使用能代替化石燃料的绿色能源〔氢能、核能、太阳能〕
②对含硫燃料进展脱硫处理〔如
专注地铁、铁路、市政领域安全管理资料的定制、修改及润色,本人已有7年专业领域工作经验,可承接安全方案、安全培训、安全交底、贯标外审、公路一级达标审核及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资料编制等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