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docxVIP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迁徙汇聚,交流互补,冲突交融,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各民族之间既有和睦相处,也有矛盾冲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秦汉时期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隋唐时期,各民族在大一统条件下大交融、大发展;宋辽夏金时期,政权并立,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也并未中断;元明清三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时期,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在对外关系方面,以丝绸之路为通道,中外文明不断交流、交融,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圈,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时期

措施

秦朝

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抚夷、越,设置郡县

汉朝

和亲、战争、屯边,设置“河西四郡”“??”等机构?

隋唐

和亲、战争,设置??、北庭都护府等机构,册封?

两宋

战争、盟约、称臣

元朝

“行汉法”,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设置宣政院

明朝

修筑长城、土司制度、经济交流

清朝

联姻、册封、???

系统归纳: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主要有战与和两种形式,古代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说。古代各民族之间的战争一方面给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民族交融,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友好交往,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史料明朝修筑长城,“控制山谷,扼守高地”“立烽埃,实兵马,辟灌莽,广屯田”。北方各族“求输马与中国铁锅、布、帛互市”,明统治者认为:“朝廷非无马牛,而与之为市,盖以其服用之物皆赖中国。若绝之,彼必有怨心……许其互市,亦是怀远之仁。”后明政府在大同、宁夏、延绥等地设立马市。1571年,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俺答纳款,马市互易,边疆无警,畿辅晏然”“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互相依存与交往。这种深刻的内在联系是任何人工关塞所隔绝不了的。即使在战争期间,通过长城内外的贸易往来也一直没有中断过。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等

[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长城的修筑特点及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试答]

?

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1)形式。

民族

迁徙

如魏晋时期少数民族的内迁、三次大规模的北民南迁等

军事

斗争

表现为面对形成的严重威胁、平定分裂叛乱,如秦汉与匈奴之间的交战;宋朝与辽、西夏、金之间的交战;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的交战等

友好

交往

如唐朝与回纥之间互派使节,北宋时期榷场的设置,明朝后期蒙汉之间的互市等

政治

改革

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改革,忽必烈改制等

和亲

与联姻

如西汉后期的昭君出塞,清朝前期的满蒙联姻等

会盟

与和议

如唐朝与吐蕃的“长庆会盟”,北宋与辽朝的“澶渊之盟”,南宋与金国的绍兴和议等

进行

册封

如唐玄宗册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明朝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清朝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等

羁縻

政策

(主要指设置机构)如秦朝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新疆;唐朝设立羁縻州府等

(2)影响。

各民族间的交往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民族交融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是民族间自然的交融,是历史上进步的现象,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前提。民族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同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开发了边疆地区,推动了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1.(2025·江苏扬州模拟)两汉时期在边郡地区多设属国,《资治通鉴》对其进行了述评:“汉边郡置属国以处降胡,使侦伺匈奴。”即在汉朝的边郡设置属国来安置投降的胡人,并利用他们来侦察匈奴的动向。这体现了()

A.“以夷制夷”的民族政策

B.内地与边疆治理一体化

C.汉初与民休息的治国理念

D.国家注重维系民族关系

2.(2025·广东茂名模拟)宋朝虽不如盛唐能够通过武力传播儒家文化于四方,但在政治上践行儒家文化的力度则远胜唐朝,与周边交往交流中,儒家文化对周边民族政权产生了深刻影响。10—13世纪的宋代,周边各民族政权“竟称中国”。这体现出当时()

A.民族对峙逐渐趋于缓和

B.对外交往规范有序

C.思想认同推动民族交融

D.国家统一得以实现

知识点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时期

概况

汉朝

陆路

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97年,??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

海路

从合浦郡徐闻县出发,最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光武帝刘秀赐“汉委(倭)奴国王”金印一枚

隋唐

至宋

陆路

隋唐时期与西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