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考试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
A.明亲疏的家族追求B.辨等级的阶级理论C.重家庭的人伦观念D.别长幼的宗法意识
【答案】D
【解析】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这是为了从年龄上区分出长幼,体现出中国人别长幼的宗法意识。故答案为D项。伯、叔的不同称谓,不能反映出亲疏远近,排除A项;这种不同称谓不属于辨等级的阶级理论,排除B项;C项不能反映出这种不同称谓的用意所在,排除。
2.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都县政治”。以后之都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C.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答案】C
【解析】题干中“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指的是从西周开始的分封制,“秦以后之郡县政治”指的是郡县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规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度,保障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因此分封制是贵族政治。郡县制下的各级官吏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形成了官僚政治,故C正确。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是地方制度,但是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错误。郡县制不以血缘为纽带;分封制不利于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错误。分封制实行于奴隶社会,维护的是奴隶制度,故D错误。
3.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央集权加强B.中央官制简化C.君主专制强化D.行政效率提高
【答案】C
【解析】材料都是中央官制而非地方管理,排除A;B只是揭示材料的现象,排除;从三省六部制到废丞相权分六部,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故选C;材料看不出行政效率提高,排除D。
4.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当时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
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弘扬爾学正统,约束官史言行
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D.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发明”的着眼点即是出发点或者是目的。出发点之一是取消门阀势力世代做官的特权,把选拔官员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当然还有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扩大官吏来源,扩大统治基础等出发点。但科举制不涉及约束官吏、防范武将、培养顺民等目的,排除BCD,故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
5.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之处是
A.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B.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
C.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D.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
【答案】A
【解析】内阁和军机处都是皇帝的助理机构,都参与决策,没有决策权,故A正确;朝廷事务和地方事务均有六部负责管理,故B错误;D属于兵部管理。
6.台湾著名学者傅宗懋认为:“世宗(雍正)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这一机构是
A.内阁B.南书房C.军机处D.文渊阁
【答案】C
【解析】内阁是明成祖设立的,排除A;南书房是康熙皇帝设立的,排除B;军机处是雍正皇帝设立的,它是中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标志,故选C;文渊阁刚开始是内阁的办公地点而已,排除D。
7.罗马法学家认为,在适用于特定民族的市民法和适用于全人类的万民法之外,还有“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律”——自然法,“而奴役是违背一切人都是生而自由的自然法的”。这反映了
A.罗马法学家追求公平正义的立法原则B.使用中的罗马法丧失了自然法的精神C.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为一部自然法D.天赋人权的思想理念贯穿于罗马法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材料信息可见,罗马法学家认为在罗马的公民法和万民法之外,还有自然法的存在,其蕴含的自由、平等、正义的精神与现实社会的奴役压迫的现象是相违背的,可见罗马法学家追求公平正义的立法原则,故选A。材料中罗马法学家并没有否定罗马法的作用及其中的法治精神,故B错误;CD所述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二日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册第六单元课时11课件PPT.pptx
- 小升初英语课件-核心考点题型专项突破专题03词法第七讲形容词副词全国通用版.pptx
- 有理数的乘法课件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pptx
- 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调研考试历史.docx
-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学课件3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共27张PPT).ppt
- 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全程复习课件第36讲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ppt
- 湖北省高三3月八市联考英语试卷扫描版含答案.doc
- 高中日语日语学科建议课件.pptx
- 2008年高考化学试卷(天津)(空白卷).doc
- Unit14IremembermeetingallofyouinGrade7SectionAGrammarfocus4a4b-教学课件-人教版英语九年级全一册.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