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案例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管理学案例分析主要内容:鼓励-案例1鼓励-案例2管理的环境-案例组织设计—案例1

鼓励-案例1某民营企业的老板通过学习有关鼓励理论,受到很大启发,并着手付诸实践。他赋予下属员工更多的工作和责任,并通过赞扬和常识来鼓励下属员工。结果事与愿违,员工的积极性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对老板的做法强烈不满,认为他是在利用诡计来剥削员工。请根据所学习的有关鼓励等理论,分析该老板做法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建议。2

鼓励-案例1〔1〕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知道,人类需要是分层的,分别是生理需要、平安需要、社交需要、地位和受人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当低级需满足以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主导需要决定了人的行为。〔2〕案例中该民营企业的老板可能无视了员工的较低层次的需要,如生理和平安需要,而这些需要很可能正是员工的主导需要。由于没能够对症下药,才导致该民营企业老板鼓励做法的失败。〔3〕要使得鼓励有效,应当了解员工的真正需要,并加以满足。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坚持物质利益原那么,随机制宜,创造鼓励条件,把物质利益和精神鼓励相结合。3

鼓励-案例2赵林是某汽车零件制造厂的副厂长,分管生产。一个月前,他为了搞好生产,掌握第一手资料,就到第一车间甲班去蹲点调查。一个星期后,他发现由于奖金太低,工人的劳动积极性不高,所以每天产量多的工人生产二十几只零件,少的只生产十几只。赵林和厂长等负责人商量后,决定搞个定额奖励试点,规定每天每人以生产20只零件为标准,超过20只零件后,每多生产一只零件奖励2元。奖励方法实施后,全班二十三个人都超额完成任务,最少的每天生产29只零件,最多的每天生产42只零件。这样一来,工人的奖金额普遍超过了工资额,使其他班、其他车间的工人十分不满。4

鼓励-案例2为了平息工人的不满情绪,他们又修改了奖励标准,每天的工作定额为30只零件,每超过定额一只零件奖励2元。这样一来,全班平均每天只生产维持33只左右,最多的人不超过35只,赵林观察后发现,工人并没有投入全力生产,在离下班还有一个半小时左右,只要30只任务完成,他们就开始休息了。他不知道应如何进一步调开工人的积极性。请据此答复以下问题:(1)赵林在鼓励员工时有哪些不妥之处?为什么?(2)你认为如何能做到有效的鼓励?5

鼓励-案例2请据此答复以下问题:(1)赵林在鼓励员工时有哪些不妥之处?为什么?(2)你认为如何能做到有效的鼓励?(1)不妥之处:赵林在奖励员工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奖励设置的不科学性(主观性)、随意性及标准的多变性。原因分析:①鼓励的方式是多样的,物质鼓励是最根本的;②奖金作为物质鼓励的手段时,要强调设置的合理性、公平性、标准性和连续性。(2)鼓励是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为使鼓励取得效果,管理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坚持物质利益原那么;②坚持按劳分配原那么;③随机制宜,创造鼓励条件;④以身作那么,发挥典范的作用。6

管理的环境-案例某建筑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开展,已经成为当地知名的建筑龙头企业。总结企业成功的经验,许多管理人员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如国家经济的持续开展、与当地政府、银行的良好关系,几十年形成的固定客户和良好的信誉,良好的员工素质等等。在2021年北京奥运景气鼓舞下,公司确立了打破地区界限,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建筑企业的远景和使命。当企业树立这样的远景和使命并为之努力时,发现曾经作为优势的“天时、地利、人和〞似乎不在。例如,就在前不久,日本一家建筑企业在与公司谈判时,让公司在两天内给出一个工程的报价。由于公司没有既懂建筑专业又精通日语的人员,没有能够及时报价,很遗憾地没有抓住公司工程。请分析该公司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应采取的措施。7

管理的环境-案例8

组织设计—案例当韦尔奇于80年代初接手通用电气时,美国正面临着日本、韩国等企业的强大竞争,不少行业在进口产品的冲击下不断衰落,例如钢材、纺织、造船、家电、汽车等,韦尔奇上任伊始,对公司的状况极为不满,认为公司染上了不少美国大公司都有的恐龙症,机构臃肿、部门林立、等级森严、层次繁多、程序复杂、官僚主义严重、反响迟钝等,在日本、德国等竞争对手面前束手无策、节节败退。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韦尔奇明确提出要以经营小企业的方式来经营通用电气,彻底消除官僚主义,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9

组织设计—案例韦尔奇一上任就大刀阔斧裁减重叠机构。当时,全公司共有40多万职工,其中有经理头衔的就达2.5万人,高层经理500多人,仅副总裁就有130人。公司的管理层次共有12层,工资级别竟多达29级。韦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