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新生儿血气采血操作规范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采血部位选择
01
操作前准备
03
消毒与穿刺操作
04
样本采集技术
05
并发症预防
06
操作后处置
01
操作前准备
环境温度控制标准
确保操作环境温度控制在24-26℃之间,避免新生儿体温过低或过高。
保持恒温
操作时应避免空气对流,防止新生儿体温散失。
避免对流
对于体温较低的新生儿,可提前预热操作台或使用保暖设备。
预热
专用器械核查清单
6px
6px
6px
确保采血针锋利、无菌,避免对新生儿造成损伤。
采血针
准备消毒棉球或棉签,以及碘伏或酒精等消毒剂,确保操作过程无菌。
消毒用品
选择适当规格的试管,确保试管干净、无菌,并标注有新生儿的个人信息。
试管
01
03
02
包括无菌纱布、止血带、胶布等,以备不时之需。
其他用品
04
患儿体位固定方法
仰卧位
将新生儿置于操作台上,头部稍高,保持身体平直。
01
固定头部
用一只手轻轻固定新生儿的头部,避免采血过程中头部晃动。
02
固定四肢
用纱布或胶布轻轻固定新生儿的手脚,避免采血过程中乱动。
03
保持舒适
在固定过程中,要确保新生儿呼吸顺畅、舒适,避免过度束缚。
04
02
采血部位选择
动脉血管定位技巧
通过触摸和观察,找到动脉血管的走向,确定采血点。
观察血管走向
确定搏动点
借助定位工具
动脉血管有明显的搏动点,可以通过触摸确认。
使用定位器、手指按压等方法,准确确定采血位置。
皮肤特征评估要点
检查采血部位的皮肤是否完整,有无破损、炎症、皮疹等情况。
皮肤完整性
评估采血部位皮肤的颜色,避免在色素沉淀或皮肤异常处采血。
皮肤颜色
确认采血部位的皮肤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影响采血效果。
皮肤温度
禁忌部位识别标准
避免感染部位
如患有皮肤感染、炎症等,应避免在这些部位采血,以免引发交叉感染。
03
这些部位血流较慢,采血难度大,且易引发疼痛和损伤。
02
避开关节和骨隆突处
避免静脉采血
新生儿血气采血应选择动脉,避免从静脉采血。
01
03
消毒与穿刺操作
皮肤预处理流程
清洁皮肤
使用无菌棉签或棉球蘸取生理盐水或酒精,擦拭采血部位及其周围皮肤,清洁污垢和油脂。
01
皮肤绷紧
用拇指和食指绷紧采血部位的皮肤,使其变得紧绷而平坦,有利于穿刺和采血。
02
标记采血点
用无菌标记笔在采血部位皮肤上标记清晰的采血点,避免盲目穿刺。
03
穿刺角度控制规范
根据新生儿皮肤和静脉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穿刺角度。一般选择30-45度角进针,避免过深或过浅。
穿刺角度
穿刺深度
穿刺方向
穿刺深度要适中,避免穿透血管壁或损伤周围组织。在穿刺过程中,要轻轻旋转针头,以便顺利进入血管。
穿刺时,针头应沿着血管方向或略向心方向进针,以减少血管损伤和血液外渗。
血流引导观察方法
血流引导
在穿刺成功后,轻轻回抽活塞,使血液自然流入采血管中。避免用力挤压或过度倾斜采血管,以免血液污染或凝血。
观察血流
血流停止
在采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血液流出情况。如血流缓慢、颜色异常或出现气泡等,应立即停止采血并重新调整穿刺位置。
当采集到足够的血量后,轻轻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球或棉签压迫采血部位,直到血液完全止住。同时,要注意观察采血部位有无红肿、淤血等异常情况。
1
2
3
04
样本采集技术
根据血样类型和检测项目选择适当的抗凝剂,如肝素、EDTA等。
抗凝剂种类
严格按照抗凝剂说明书或实验室规定比例使用,确保血样不凝固。
使用比例
抗凝剂需与血液充分混合,避免出现抗凝不全或血液凝固现象。
抗凝剂混合
抗凝剂使用比例
气泡排除操作标准
气泡识别
在采血过程中,需仔细观察采血管中是否有气泡,以及气泡的大小和数量。
01
气泡排除
通过轻轻弹动采血管或利用采血针头排除气泡,确保血样中无气泡存在。
02
防止气泡产生
在采血前,需确保采血管、采血针等器材的干净、无气泡,以避免气泡进入血样。
03
样本标识规范
标识核对
在采血前后需核对标识内容,确保血样与患者信息一致,避免出现错误。
03
可采用贴标签、写血样管等方式进行标识,确保标识清晰、不易脱落。
02
标识方法
标识内容
血样标识需包含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或门诊号、采集时间等基本信息。
01
05
并发症预防
血肿形成干预策略
采血后使用无菌棉球或纱布对穿刺点进行适当压迫,避免血液外渗形成血肿。
压迫止血
抬高采血肢体
避免揉擦
采血后将新生儿采血肢体抬高,以减少局部血液回流,降低血肿形成风险。
告知家属避免揉擦新生儿采血部位,以免加重血肿或引发感染。
感染风险控制措施
采血前严格进行皮肤消毒,确保无菌操作环境,降低感染风险。
无菌操作
消毒范围应大于穿刺点周围,避免消毒不彻底导致感染。
消毒皮肤范围
采血后定期更换敷料,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发生。
定时更换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汽修公司汽车修理汽车保养突发环境应急预案.docx VIP
- 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
- 全国预防接种技能竞赛理论训练题库及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212题).docx VIP
- 2025年(完整)人教精通版小学英语3-6年级单词词汇表 .pdf VIP
- 天翼云认证解决方案架构师考试题及答案(新版).doc VIP
- 港迪HF659系列变频器使用说明书V100(G20200812).pdf VIP
-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20页.doc VIP
- 《农业政策热点培训》课件.ppt VIP
- 申凌门机NSFC01-01A控制器操作手册.pdf
- 从大食物观角度出发的中国饲料粮供给安全问题探讨.docx VIP
文档评论(0)